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薄的意思、刻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薄的解釋

(1) [cutting;harsh;caustic;mean;acrimony]∶待人處事挑剔、無情

那個人為人奸狡詭谲,殘忍刻薄

刻薄話

(2) [make a illegal cut;deduct illegally]∶克扣

實知留後,刻薄軍士衣食,軍士怨叛。——《舊唐書·李實傳》

詳細解釋

(1).冷酷無情。《史記·商君列傳論》:“ 商君 ,其天資刻薄人也。” 司馬貞 索隱:“刻,謂用刑深刻。薄,謂棄仁義,不悃誠也。”《周書·儒林傳·樂遜》:“夫政之於民,過急則刻薄,傷緩則馳慢。”《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委 ﹞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姦狡詭譎,殘忍刻薄。” 巴金 《秋》三九:“她又不是沒有錢,做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刻薄?” 沉從文 《泥塗》:“你不要說那種看不起我們的刻薄話。” 柯靈 《香雪海·我們曾經生活在泥淖裡》:“最後聽到 獨眼龍 刁鑽刻薄的一席話,才把她送上死路。”

(2).克扣;刻剝。《舊唐書·李實傳》:“ 實 知留後,刻薄軍士衣食,軍士怨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薄”是一個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來形容人的言語、态度或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依據權威漢語詞典解釋如下:

  1. 言語尖酸,待人冷酷無情: 指說話或寫文章時用詞尖銳、苛刻,不給人留情面,甚至帶有譏諷、挖苦的意味,體現出對人的冷漠或不友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待人、說話)冷酷無情;過分苛求”。例如:“他說話太刻薄,讓人難以接受。”

  2. 待人冷酷,缺乏仁厚寬宏: 指對待他人缺乏寬容、仁慈和厚道之心,顯得冷酷無情、斤斤計較。《漢語大詞典》對“刻薄”的釋義包含“冷酷無情”和“苛求”之意。例如:“為人刻薄寡恩。”

  3. (行為)過分苛求,不厚道: 指在行為上對他人要求過于嚴苛,不近人情,甚至顯得吝啬、小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解釋相關詞義時,也體現了“刻薄”有“苛嚴、不厚道”的含義。例如:“地主對佃農的盤剝極為刻薄。”

字源與構成:

近義詞: 尖刻、苛刻、冷酷、無情、苛薄、刁鑽、苛求 反義詞: 厚道、寬厚、仁慈、寬容、敦厚、仁厚

古籍例證:

《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意指商鞅天性對人苛嚴寡恩。)

“刻薄”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是指言語尖銳帶刺、待人冷酷無情、行為過分苛求,缺乏寬容和厚道的品質或表現。其語義重點在于對他人的不友善、不寬容和過度苛責。

網絡擴展解釋

“刻薄”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刻薄(kè bó)指待人接物時冷酷無情、過分苛求,表現為吝啬算計、言語尖酸。核心特征是缺乏同理心,通過貶低他人獲取心理優勢,如《史記》記載商鞅"天資刻薄"即體現其冷酷性格。

二、具體表現

  1. 行為特征:利益上斤斤計較,常克扣他人(如《舊唐書》載李實刻薄軍士衣食導緻兵變);
  2. 言語特征:使用嘲諷、揭短等傷害性語言,如"刻薄話";
  3. 心理動機:本質是攻擊性自衛,通過貶低他人建立優越感。

三、詞源演變

源自《史記·商君列傳》司馬貞注:"刻謂用刑深刻,薄謂棄仁義",原指嚴酷統治手段,後演變為對性格的形容。唐代趙璘《因話錄》記載的宴席不刻薄,則保留了"克扣"的古義。

四、語境應用

五、相關辨析

與"直率"的區别在于是否考慮他人感受,如指出:真誠是照亮前路的燈,刻薄是審判他人的劍。典型反義詞包括寬厚(行為)與溫厚(性情),同義詞則有尖酸(語言)、苛刻(要求)等。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詞源考據、行為學分析及古今用例,如需查看更多具體例句可參考、12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者如寶奧勃洛摩夫部費不録藏摧拆裂乘堅策肥穪量城橹熾強春雨大腹便便大吼耽戀倒牀倒買倒賣櫈杌雕斫動産方傘煩幾夫室寡知鬼幻海嶽高深河兖換氣健犢階柳庭花街樾計考機捩老馬戀棧羅衿螺紋木寓跑敵情捧土牽曳七夕鍼逡縮戎戎沙蒸聖臣時魚水草庶鳥四海一家泰山壓卵彈冠結绶楟食侗長外廂微獨文旆柙床相對真理縣梁小寡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