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戶調的意思、戶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戶調的解釋

按戶征調的賦稅。實行于 東漢 末年及 魏 晉 時代。《三國志·魏志·趙俨傳》:“時 袁紹 舉兵南侵,遣使招誘 豫州 諸郡,諸郡多受其命,惟 陽安郡 不動,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戶調。”《晉書·武帝紀》:“﹝ 泰始 七年﹞閏月,大雩,太官減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諸郡,無出今年戶調。”參閱《文獻通考·戶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戶調”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賦稅制度,主要實行于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戶調是按戶為單位征收的實物稅,通常以絹、綿等紡織品為主。例如,曹操在公元204年頒布的《收田租令》中規定“戶出絹二匹、綿二斤”。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東漢末年因戰亂頻繁,原有的土地稅制(如人頭稅)難以推行,改為按戶征收更易操作。
  2. 發展:魏晉時期進一步完善,成為與田租并行的主要稅種,如《晉書》記載泰始七年曾減免交趾等地的戶調。

三、實施特點

四、其他解釋

需注意,個别資料(如)将“戶調”解釋為“家庭成員調解糾紛”,可能與古代家庭治理概念混淆,但主流曆史文獻均指向賦稅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魏志·趙俨傳》《文獻通考》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戶調》的意思

《戶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人口、家庭、住戶等進行調查和登記。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戶和調。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戶和言,其中“戶”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家庭、住宅相關的意思;“言”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語言、說話相關的意思。《戶調》一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戶調》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起源于古代中國社會。在繁體中文中,該詞的寫法為「戶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古時候的《戶調》可以使用「戸調」的寫法。其中,「戸」表示戶門,「調」表示調查。

例句

1. 為了解人口遷移情況,官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戶調》。

2. 在明清時期,戶籍管理十分嚴格,每年都要進行一次《戶調》。

3. 曆史學家通過研究《戶調》資料,還原了過去社會的人口分布情況。

組詞

1. 戶口:指人口的記錄和登記。

2. 調查:指對某一事物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3. 調查員:指從事調查工作的人。

近義詞

1. 戶籍:與《戶調》類似,都是對人口進行登記和管理。

2. 調研:指對某一事物、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和調查。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考慮與《戶調》相關的概念相反的詞語,如拆遷、流動人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