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拙的意思、方拙的詳細解釋
方拙的解釋
(1).剛直而不知變通。 唐 孟郊 《灞上輕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隨輕薄倫。”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語忌誡》:“ 仁遇 行伍出身,語多方拙。”
(2).指方正樸拙,聰明不外露。 宋 陳傅良 《送德遠弟赴省》詩:“方拙有家學,豐腴與衆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姚合》:“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拙的解釋 拙 ō 笨,不靈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謙辭,稱自己的:拙作。拙見。拙筆。拙著。 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方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g zhuō,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
剛直而不知變通
形容人性格正直、堅守原則,但缺乏靈活應對的能力。例如唐代詩人孟郊在《灞上輕薄行》中寫道:“自歎方拙身,忽隨輕薄倫”,表達了對自身耿直性格的感慨。這一含義強調品性中的剛毅與執拗,常帶有自謙或無奈的情感色彩。
-
方正樸拙,聰明不外露
指為人處世既保持端正的品格,又呈現質樸内斂的狀态,不刻意顯露才智。宋代陳傅良在《送德遠弟赴省》中提及“方拙有家學”,暗含對低調務實家風的推崇。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姚合》中“方拙之奧,至巧存焉”則進一步将“方拙”與藝術創作中的大巧若拙境界相關聯。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性格特質或文藝風格,如評價某人“行事方拙”暗含對其正直的認可,也可能略帶對其不夠圓融的微詞;在藝術領域,“方拙”可指代一種返璞歸真的審美取向。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拙(fāng zhuō)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拆分成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方」和「拙」。它由8畫構成,「方」部由4畫組成,「拙」部由4畫組成。
「方拙」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古代,「方」表示正直、方正的意思,而「拙」則代表笨拙、不靈巧。因此,「方拙」的意思可理解為在正直方正與笨拙不靈巧之間的平衡。
在繁體字中,「方拙」的書寫方式保持不變,即「方拙」。然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着變化。對于「方拙」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方拙」的例句:
1. 他的性格方拙,但他有一顆真誠的心。
2. 她的繪畫技巧看似方拙,卻展現了她獨特的藝術感。
3. 不要因為自己的方拙而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點。
與「方拙」相關的詞語有:
1. 方正(fāng zhèng):正直、正派的意思。
2. 拙笨(zhuō bèn):笨拙、不靈巧的意思。
關于「方拙」的反義詞可以是:
1. 狡猾(jiǎo huá):狡猾、狡詐的意思。
2. 聰明伶俐(cōng míng líng lì):聰明、機靈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幫助您理解和掌握「方拙」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