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冒的意思、昧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冒的解釋

(1).貪圖。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昧冒前利,不顧廉恥。” 汪繼培 箋:“昧冒,猶冒沒也。”

(2).猶冒昧;冒犯。《晉書·卞壸傳》:“於公無效如彼,私情艱苦如此,實無情顔,昧冒榮進。” 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之五:“謹昧冒萬死,伏請復上尊號如前。” 宋 曾鞏 《乞賜<唐六典>狀》:“不可以衰退駑鈍,怠惰苟止,故敢昧冒以請。” 宋 王安石 《改撰<詩義序>劄子》:“昧冒天明,臣無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冒”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根據上下文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具體解釋如下:

  1. 貪圖、貪求
    該義項最早見于漢代王符的《潛夫論·斷訟》:“昧冒前利,不顧廉恥。” 這裡的“昧冒”指對利益的貪婪追求,帶有貶義色彩。現代漢語中此用法已罕見。

  2. 冒昧、冒犯
    多用于古代臣子向君主進言時的自謙用語,如:

    • 《晉書·卞壸傳》:“實無情顔,昧冒榮進”,表達冒昧接受晉升的謙卑态度;
    • 柳宗元《請複尊號表》:“謹昧冒萬死,伏請...”,體現臣子冒死進谏的謙辭。

構詞解析
由“昧”(糊塗/冒犯)與“冒”(魯莽/沖撞)組成,二字疊加強化了“不顧禮節”的語義。該詞多見于漢唐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被“冒昧”“冒犯”等詞替代。建議閱讀《潛夫論》等原典,可更深入理解其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冒

昧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昧”和“冒”兩個部分。拆分其部首和筆畫可得到以下結果:

昧的部首是日,筆畫為8;冒的部首是冖,筆畫為2。

《昧冒》一詞源于中國古代,具有多層含義和使用場景。在現代漢語中,昧冒主要用于指代對事物真相、本質不明,模糊不清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昧冒的寫法為「昧冒」。

在古代漢字中,昧冒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的差異而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昧冒》這個詞語的例句:

  1. 他言之鑿鑿,實則昧冒。
  2. 我們不能被昧冒的表象所迷惑。
  3.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仍處于昧冒的狀态。

和昧冒相關的組詞有:昧谷、迷昧、冒充等。

近義詞包括:隱晦、模糊、迷蒙。

反義詞可以是:明确、清晰、确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