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一節的意思、五一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一節的解釋

即“國際勞動節”。全世界勞動人民團結戰鬥的節日。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二十萬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實現八小時工作制。18 * 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決定以每年的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一節是漢語中對“國際勞動節”的特定稱謂,指每年5月1日全球範圍内紀念勞動者權益的法定節假日。以下從漢語詞典及社會文化角度分層闡釋其含義:

  1. 詞源與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五一節全稱“五一國際勞動節”,簡稱“五一”,屬合成詞。“五”指代日期,“一節”強調其節日屬性。該詞源于1889年“第二國際”巴黎會議确立的全球勞動者紀念日。

  2. 曆史沿革

    中國自1920年首次紀念五一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将其定為法定節假日。據《人民日報》1949年12月報道,五一節被賦予“尊重勞動、保障工人權益”的雙重含義,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态。

  3. 法定節假日制度

    根據中國政府網公布的最新《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五一節法定假期為1天,實際通過調休形成3-5天“小長假”,成為國民旅遊消費高峰期。此調整始于2008年節假日改革方案。

  4. 文化内涵擴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文化研究》指出,當代五一節已衍生出“勞動模範表彰”“春季慶典”等新内涵。例如央視“五一晚會”自1985年起持續塑造節日文化符號。

  5. 國際對比

    參考《世界節日辭典》,中國五一節保留國際勞工運動底色,同時融合本土元素。不同于歐美國家側重遊行示威的傳統,中國更強調“勞動光榮”的主流價值觀傳播。

網絡擴展解釋

五一節,即“國際勞動節”或“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慶祝的節日,旨在紀念勞動者争取權益的鬥争和團結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曆史背景

  1. 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罷工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約21.6萬名工人發起大罷工,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經過流血鬥争,最終取得勝利。這一事件成為五一節的直接起源。

  2. 國際确立
    1889年,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會議,決定将每年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以紀念這場運動。1890年,歐美多國首次舉行大規模遊行慶祝。

二、意義與象征

  1. 勞動者權益的裡程碑
    五一節标志着工人階級通過鬥争争取到合法權益(如八小時工作制),是人類文明民主進步的重要象征。

  2. 全球團結的紐帶
    它成為各國勞動人民團結友愛、反對剝削的共同節日,尤其在社會主義國家更受重視。例如,中國自1949年起将五一節定為法定節假日,表彰勞動者對國家建設的貢獻。

三、現代慶祝方式

四、名稱與别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4、5、7、10等權威曆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鬓雪草本撤調呈頭沉滓泛起到錯登牆豐功偉業封角鳳頭履孚釋根插耕耰閣員乖差灌寖鼓點子果兒黃書揮灑自如家鬥講下麂鹿進牋羁纓局操軍容使曠塗款徼硠硠憐見媢克魔媪倪際撲曲挈瓶之知親善屈原人行橫道三珪熌熌舍己從人氏譜屍饔耍心眼兒疏材水精松屑台館騰褒天禍五百羅漢烏昧草污名下次閑廁閑唠纖末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