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轘刑的意思、轘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轘刑的解釋

即車裂。古代一種酷刑。 唐 皮日休 《易商君列傳贊》:“ 商君 者,用於 孝公 ,制其法而 秦 給,禦其謀而 魏 敗,封邑未居,轘刑以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轘刑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死刑刑罰,其核心特點是通過肢解身體執行死刑。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定義與别稱
    轘刑又稱“車裂”,俗稱“五馬分屍”。具體執行方式是将犯人頭部和四肢分别綁在五輛馬車或牛車上,通過向不同方向驅趕車輛實現肢體撕裂。

  2. 曆史應用
    該刑罰多用于重罪,如謀反、弑君等。例如商鞅在秦孝公死後被指控謀反,最終遭車裂(《史記·商君列傳》)。唐代皮日休的《易商君列傳贊》也提及商鞅“轘刑以及”的結局。

  3. 與其他刑罰的區分

    • 與髡刑(剃發羞辱刑)不同,轘刑屬于緻命性肉體刑罰;
    • 與淩遲相比,轘刑執行時間更短但視覺沖擊更強烈。
  4. 廢止時間
    該刑罰因過于殘酷,漢朝後逐漸減少使用,至隋唐時期被官方廢除。

注:由于轘刑相關史料有限,部分記載可能存在争議,建議結合《曆代刑法考》等專業文獻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轘刑》的意思

《轘刑》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處以重罰或嚴厲的懲罰。它常常用來形容對犯罪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或者給予嚴厲的懲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轘刑》的拆分為“車”和“刑”,其中“車”是它的部首,同時也是發音的部分,它的筆畫數為4。而“刑”的筆畫數為6。

來源

《轘刑》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司空解》這本古代著作中,并流傳至今。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對于犯罪分子的懲罰通常需要将其載于車上,然後進行公開示衆,執行嚴厲的刑罰。因此,《轘刑》就成為表示嚴厲懲罰的象征。

繁體

《轘刑》的繁體字為「轘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轘」的寫法較為繁複,通常使用「軒」作為上半邊部分,下半邊部分使用「車」。而「刑」則與現代寫法一緻。

例句

1. 這個罪犯因為重罪被轘刑于市中心。

2. 當時法官對于暴力犯罪采取了轘刑的方式,以示警告。

組詞

1. 轘車:指用于執行轘刑的車輛。

2. 轘罰:指對犯罪行為執行轘刑,給予嚴厲懲罰。

近義詞

嚴懲、重罰、嚴厲處罰。

反義詞

寬恕、原諒、寬宏大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