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厮徒的意思、厮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厮徒的解釋

猶厮役。《戰國策·魏策一》:“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史記·張儀列傳》:“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在其中矣。” 司馬貞 索隱:“廝,謂襍役之賤者。”《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無若時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與廝徒共供事役,聞之四夷,非嘉聲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厮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指向,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厮徒”指古代從事雜役的低賤仆役或士兵,屬于社會底層的勞動力。該詞由“厮”(雜役、仆役)和“徒”(步兵或隨從)組合而成,強調身份低微且職責以體力勞動為主。

文獻用例

  1. 軍事編制中的角色
    在《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厮徒負養在其中矣。”這裡“厮徒”指軍隊中承擔雜役、後勤的士兵,與“蒼頭”(裹頭巾的士兵)、“奮擊”(精銳部隊)并列,屬于輔助性兵種。

  2. 社會階層的體現
    《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提到:“今無若時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與厮徒共供事役。”此句批評讓高官與低賤仆役共同服役的現象,反映“厮徒”的卑賤地位。

補充說明

“厮徒”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社會中的底層勞動者或輔助性士兵,其核心特征是身份低微且從事體力雜役。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戰國策》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厮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厮徒》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無能、庸才、不稱職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厶(私,表示秘密、小、肉的意思)+ 彡(山,表示山形、小的意思)

拆分筆畫:12畫

來源

《厮徒》的本義為替人奔走辦事,腳力活。後來引申為指侍從的仆人,進一步擴大為代人工作、輔助、幫助。

繁體

《厮徒》的繁體字為「廝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厮徒》的寫法為「廲徒」。

例句

1. 那個厮徒連最簡單的任務都完成不了。

2. 他不過是個無用的厮徒,在團隊裡毫無作用。

3. 這個公司隻會雇用些沒有才幹的厮徒。

組詞

厮磨(親密無間)、厮混(長久交往)、厮殺(殘酷的搏鬥)。

近義詞

仆役、傭人、僕人。

反義詞

高手、能手、行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