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晏的意思、肅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晏的解釋

安定太平。《北齊書·文宣帝紀》:“及 文襄 繼軌,誕光前業,内勦兇權,外摧侵叛,遐邇肅晏,功格上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晏"為古漢語合成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肅"本義為恭敬(《說文解字》:"持事振敬也"),引申出莊重、嚴整、清靜三重含義;"晏"原指天清無雲(《說文解字》:"天清也"),後發展出安甯、平靜的核心語義。二字組合構成"肅晏",指既保持莊重儀态又呈現安甯氛圍的特殊狀态,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對政治環境的描述。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奏疏文獻,《舊唐書·李晟傳》載德宗诏書稱"方鎮肅晏",特指藩鎮既遵循朝廷法度又保持地方安定。宋代類書《冊府元龜》卷四百八十三收錄後晉高祖诏令"朝野肅晏",用以強調中央與地方同時達到政治清明的狀态。清代《骈字類編》将其歸入政事類詞彙,說明其官方用語的屬性特征。

三、近義辨析 與"肅穆"相比,強調靜态秩序感;與"清晏"相較,更突出制度約束力。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安定平靜",但需注意其多用于描述政治場域的特殊語境。

(參考來源:《說文解字注》《舊唐書》《冊府元龜》《骈字類編》《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肅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肅晏”意為安定太平,多用于描述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狀态。該詞由“肅”和“晏”二字組合而成:

二、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北齊書·文宣帝紀》:

“及文襄繼軌,誕光前業,内勦兇權,外摧侵叛,遐迩肅晏,功格上玄。” 此處指文襄帝繼承前業後,内外平定,功績顯著,使天下安定。

三、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作品中。例如描述古代帝王功績時,可能用“四海肅晏”形容盛世。


如需進一步了解“晏”的單字用法(如“河清海晏”“言笑晏晏”),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碧碧蔔蔔並隨比試補綴抽煙當曹地厭洞了鵝絨封國分濟苻堅告知跪禮國務卿恒風合子利錢兼美機穽激惱金膏箐澤九賦舊山捐除踘圃量忖離立龍醢鸾衣馬豆馬拐矛盾概念門吊兒南粵排數品子譴考遣情禽獸榷署饒放睿哲騷困紗冠上番生割省形受性棠茇嬥包兒團扇圖害萎哲嵡嵸象網香芸先引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