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箧服的意思、箧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箧服的解釋

置于箧中的衣服。《儀禮·觐禮》:“諸公奉篋服,加命書于其上。” 胡培翚 正義:“服盛於篋,故雲篋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箧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qiè fú,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置于箱箧中的衣服,即裝在箱子裡的衣物。該詞強調衣物被收納的狀态,常見于古代禮儀或文獻記載中。

  2. 出處與用法
    源自《儀禮·觐禮》:“諸公奉篋服,加命書于其上。” 描述諸侯朝見天子時,将衣物與文書一同呈獻的禮儀場景。清代學者胡培翚在《儀禮正義》中進一步注解:“服盛於篋,故雲篋服”,說明衣物需用箱箧盛裝以示莊重。

  3. 綜合釋義
    該詞不僅指衣物本身,更隱含禮儀規範與收納形式,多用于描述古代正式場合中衣物的存放與呈遞方式,體現古代禮制的細節。

  4. 相關詞彙
    與“箧”相關的成語包括“河東三箧”(形容讀書多)、“探囊胠箧”(指偷盜行為)等,但“箧服”本身無衍生成語,需結合語境理解。

注意:現代漢語中此詞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如需深入探究,建議參考《儀禮》原文及古代禮制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箧服的意思

箧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多指裝載和整理行李物品的箱子或包裹。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箧(木)和服(衣),表示用來裝衣物和其他物品的箱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箧服的拆分部首是箧(木)和服(衣),其中箧的部首為⺮,并包含有6個筆畫,服的部首為月,并包含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箧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在古代,箧服是貴族或上層人士出行時使用的一種裝備,用來裝載個人物品。在繁體字中,箧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而服的寫法為「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箧的構造和現代寫法相似,保留了木的形狀,但箧的其他部分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服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弗蔔心」,筆畫較多且結構較為複雜。

例句

1. 他整理好行李,收進一個木制的箧服中。
2. 我們正在整理家庭物品,打算将一些不常用的放進箧服裡。

組詞

1. 行李箱:用來裝載行李物品的箱子。
2. 旅行包:用來裝載旅行物品的包包。
3. 手提箱:可以手提的箱子,通常用來裝載在旅途中需要的物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行李箱、旅行包、手提箱
反義詞:輕裝、無托、裸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