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栘的意思、白栘的詳細解釋
白栘的解釋
樹木名。落葉喬木。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論語》乃引逸詩:‘唐棣之華,偏其反而。’此自是白栘,小木,比郁李稍大,此非蒲栘也。”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豳詩》雲:‘六月食鬱及薁。’注雲:‘鬱,棣屬。’即白栘也。”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栘的解釋 栘 í 即“唐棣”。 中國漢代稱馬廄。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白栘”可能為“白桵”的筆誤。白桵(bái ruǐ)是古書記載的一種植物,具體特征如下:
-
植物形态
屬于叢生小樹,莖幹帶刺,果實呈紫紅色,可食用()。
-
相關名稱
在古籍中也被稱為“蕤核”,是薔薇科植物蕤核的别稱,其果核可入藥。
-
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以下兩種名稱區分:
- 白爞(bái chí):指蛋白蟲,一種寄生在水族環境中的線狀蠕蟲()。
- 白疕(bái bǐ):中醫病名,對應西醫的銀屑病,特征為紅斑覆蓋銀白色鱗屑()。
若您需要更準确的植物學資料,建議查閱《中國植物志》或專業古籍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栘》是一個非常少見的漢字,其意思是指“白色的樹枝”。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白”(bái),表示顔色為白色;第二個部首是“木”(mù),表示樹木。《白栘》共有11畫。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則,可以推斷它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是“”白 卄 庫 三 次 糸 火 丶 丨 口 木“”。這種寫法源自于古代字形變化演變的過程,現在已經不被廣泛使用。
雖然《白栘》是一個獨特的字形,但它并沒有繁體字的對應形式。因此,在繁體字中,我們仍然使用《白栘》這個字形。
以下是一些例句來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白栘》:
1. 我看到了一片白栘的樹林,非常美麗。
2. 風吹過,白栘在陽光下閃着光芒。
目前沒有與《白栘》直接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白栘》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漢字,它在日常生活和語言中的使用非常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