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書的意思、貝葉書的詳細解釋
貝葉書的解釋
指佛經。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禅經》詩:“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元 胡助 《愛松軒》詩:“袈裟坐其下,自讀貝葉書。” 清 全祖望 《大佛牙曲》:“緬維萬幾暇,有時不廢貝葉書。”
詞語分解
- 貝的解釋 貝 (貝) è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殼軟體動物的總稱。 指貝類動物的硬殼:貝殼。貝雕。 古代用貝殼做的貨币。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葉書的解釋 .用樹葉寫的書信。 唐 賈島 《郊居即事》:“葉書傳野意,簷溜煮胡茶。”.貝葉書的簡稱。古代 印度 人常用貝多羅樹的葉書寫佛經,故佛經亦稱“ 葉書 ”。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西國密塗,
網絡擴展解釋
“貝葉書”是漢語中對佛經的别稱,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如下:
-
基本定義
“貝葉書”指代佛經,源于古代印度用貝多羅樹的葉子(梵語稱“貝多”)書寫經文的方式。例如唐代柳宗元詩句“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即以“貝葉書”代指佛經。
-
詞源與别稱
- 詞源:古印度缺乏紙張,佛經多刻寫在貝多羅樹葉(貝葉)上,故稱“貝葉書”。
- 别稱:亦稱“貝葉經”“貝書”“貝編”等。
-
曆史與文化背景
- 貝葉書材質耐用,可保存數百年。據記載,貝多樹高約20米,葉寬大堅韌,適合刻寫文字。
- 佛教傳入中國後,“貝葉書”成為佛經的代稱,并出現在詩詞中,如元代胡助“袈裟坐其下,自讀貝葉書”。
-
文學引用與象征意義
古代文人常以“貝葉書”表達對佛學的研習或超脫世俗的意境。例如清代全祖望詩句“緬維萬幾暇,有時不廢貝葉書”,暗含帝王修佛的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貝葉書的具體制作工藝或佛教傳播曆史,可參考佛學典籍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貝葉書》是指一本古代文字書籍,記錄着中國古代著名的戰國時期思想家貝葉子的言論和見解。它揭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人物思想以及政治局勢,對後世影響深遠。
拆分部首是:"貝"和"頁",其中"貝"作為左部,代表了貝殼和貝類的意思;"頁"作為右部,表示書寫和紙張的含義。其中,"貝"的字形像貝殼,"頁"的字形則像是一張翻開的紙。
《貝葉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貝葉子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評論家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觀點和論述都被整理成了一本書,供人們學習和研究使用。這本書在後來的演變和傳承中,最終稱為《貝葉書》。
根據繁體字的書寫規則,"貝葉書"的字形在繁體中會有些許差别,但基本上保持了原義和字形的連貫性。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貝葉書》這個詞的字形和意義并沒有變化,仍然描述了貝殼和紙張的概念。
這裡給出一個例句:“在學習曆史時,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貝葉書》了解古代的思想和智慧。”
與《貝葉書》相關的組詞有:貝殼、紙張、文字等。它們在字形和意義上都有一定的聯繫。
近義詞可以是:《貝葉文》或《貝葉經》。這些詞都指代了類似用來記錄思想和言論的古代書籍。
反義詞可以是:無相關的反義詞,因為《貝葉書》作為一個特定的書名,沒有與之直接相對的詞彙。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