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候的意思、台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候的解釋

敬辭。用于問候對方寒暖起居。 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冬序始寒,不審台候動止何似?” 宋 蘇轼 《與楊元素書》:“比日履茲微涼,台候何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台候”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色彩的敬辭,主要用于古代書信或禮儀場合,表達對收信人或對話方生活狀況的關切與問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1. 字源構成

    “台”在古漢語中常作尊稱前綴,如“台鑒”“台甫”,源自對高位者(如三台星象)的敬仰;“候”本義為觀測待,引申為問候、關切。《說文解字》釋“候”為“伺望也”,體現對他人境況的體察。

  2. 曆史用法

    宋代以降,“台候”多用于書信結尾,如“伏惟台候萬福”“謹祝台候安和”,與“鈞安”“尊祉”等詞并列,體現對尊長或地位較高者的禮節性問候。明代《尺牍雙魚》等書儀文獻中,明确記載其適用于官員、師長等對象。

  3.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語境下,“台候”已逐漸退出日常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重現曆史對話場景時仍具學術價值。其語義可類比現代敬語“安康”“順頌時祺”,但文化意涵更強調階層差異與禮儀規範。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台候”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敬辭,主要用于問候對方的日常生活起居,表達對對方的關切與尊重。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台候”是書信或對話中表示敬意的問候語,特指詢問對方的寒暖、健康、起居狀況。例如宋代歐陽修在書信中寫道:“冬序始寒,不審台候動止何似?”(《與韓忠獻王書》),蘇轼亦用“比日履茲微涼,台候何似?”表達關切。

  2. 詞語構成

    • 台:原指高台或官府前的平台,後引申為對尊貴人物的敬稱(如“台端”“台鑒”)。
    • 候:本義為“等待”,此處指“問候、關切”。
      組合後,“台候”字面可理解為“恭候于尊台前問候”,後簡化為對尊者的問候敬辭。

二、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
    主要用于宋代及之後的文人書信往來,體現文雅與禮節,常見于士大夫階層。
  2.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偶見于仿古文體或特定禮儀場合(如傳統書畫題跋、戲曲台詞)。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歐陽修、蘇轼等宋代文人的書信集。

别人正在浏覽...

本務兵貴神速冰橇懲貶酬贈出人命悰緖道的應的頂層饤座梨豆登唔笃蜚狐口凫飛蓋澆飯高橇鈎撘關聖賢酤坊瞽語駭人聽聞宏偉儉恭江鮮簡賢附勢加意岌峨借令稽留聒剌警捕跼斂浚遐扛大梁累趼擂盤珠厲聲俚語論批噜嗦靡貴覓覓缪繞牡飛牛首阿旁欠乏啓化秦稽榮逸乳臭未乾事養疏懷謄畫透空屠何拓裡韈子危敗無緣五雲裘銷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