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辭。用于問候對方寒暖起居。 宋 歐陽修 《與韓忠獻王書》:“冬序始寒,不審台候動止何似?” 宋 蘇轼 《與楊元素書》:“比日履茲微涼,台候何似?”
“台候”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敬辭,主要用于問候對方的日常生活起居,表達對對方的關切與尊重。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台候”是書信或對話中表示敬意的問候語,特指詢問對方的寒暖、健康、起居狀況。例如宋代歐陽修在書信中寫道:“冬序始寒,不審台候動止何似?”(《與韓忠獻王書》),蘇轼亦用“比日履茲微涼,台候何似?”表達關切。
詞語構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歐陽修、蘇轼等宋代文人的書信集。
台候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台”和“候”兩個字組成。以下是對台候的詳細解釋。
台候的部首是“台”字頭,并且是一個獨體字,沒有拆分的部首。它的筆畫數為5畫。
台候在古代常用于指示某人出現、到達或等候的地方或位置。它是由“台”和“候”兩個字合并而成。其中,“台”表示地方或位置,而“候”表示等待。
台候的繁體字為「臺候」。
古代漢字中的台和候字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台”字是由兩個單獨的元字組成,上面是“人”,下面是“彡”。而“候”字則由“人”和“口”兩部分組成。
1. 他在火車站的候車台上等待着朋友的到來。
2. 台候人的吩咐,你必須仔細聽從。
組合台候和其他字形成其他詞彙,例如:
1. 台候申報
2. 台候室
3. 台候某人到達
和台候意思相似的詞語有:“等候、守候、待候”。
與台候相反意思的詞語有:“告别、離開、遠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