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n away;escape;flee] 脫身逃走,也作“逃脫”
餘類脫逃。——《廣東軍務記》
隻身脫逃
脫身逃走。 明 張居正 《答河漕張按院》:“又行逐程挨查于何處脫逃,務見下落。”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上偶于輿中閲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 老舍 《駱駝祥子》九:“不願意去想,也實在因為沒法兒想, 虎妞 已把道兒都堵住,他沒法脫逃。”
以下是“脫逃”一詞的詳細解釋:
“脫逃”指脫離原有環境或束縛而逃走,強調通過某種方式擺脫控制或困境。其核心含義為“脫身逃走”,常見于描述逃避責任、法律制裁或危險場景的行為。例如“臨陣脫逃”“罪犯脫逃”等場景。
在刑法中,“脫逃”特指被羁押或監管的人員非法逃離司法機關控制的行為,例如從監獄、看守所或押解途中逃跑。這種行為可能構成“脫逃罪”,需承擔刑事責任。
“脫逃”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張居正《答河漕張按院》中“何處脫逃”的用法()。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口語中則更常用“逃跑”“溜走”等表達。
脫逃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辵”和“兌”兩個部首。其中,“辵”部表示“走”,“兌”部表示“兌換”。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0。
脫逃這個詞的來源與“逃脫”相同,表示逃離或擺脫的意思。它可以用于形容從困境、危險或困擾中解救出來,并成功逃離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脫逃”這個詞被寫作「脫逃」。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可以将脫逃寫作“脫逃”或者“脫逃”,兩者均為正确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脫逃的例句:
1. 在戰場上,士兵們必須緊密合作,以便在敵人的包圍下完成脫逃。
2. 這個犯罪嫌疑人一直試圖脫逃,直到被警察逮捕。
組詞:逃亡、逃避、逃竄、逃離、逃脫
近義詞:逃遁、逃跑、溜走、逸出
反義詞:留下、停留、駐留、困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