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小的意思、积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小的解释

(1).谓从细微处累积。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慎德而积小,知福祚之来不由於人也。”

(2).从小。《旧唐书·孙伏伽传》:“在东都城内及 建德 部下,乃有与陛下积小故旧,编髮友朋,犹尚有人败后始至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由微小的积累最终达到显著或宏大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条,但在古汉语和现代理解中,其含义清晰且富有哲理。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拆解与基本含义:

    • 积 (jī): 动词,意为聚集、累积、储存、积蓄。指事物或数量一点一点地增加起来。
    • 小 (xiǎo): 形容词,意为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重要性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指微小的、不起眼的、初始的事物或阶段。
    • “积小”合义: 指积累微小的事物、力量、步骤或变化。其深层含义在于说明任何重大的成就、显著的变化或宏大的事物,都是由无数微小的、基础的部分或过程逐步积累而成的。
  2. 哲学与文化内涵:

    • 量变到质变: “积小”深刻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持续不断的微小积累,最终会突破临界点,引发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或成就。例如,知识的积累(积少成多)、财富的积累(积微成著)、善行的积累(积善成德)、错误的积累(积微成著,指坏事)都遵循此理。
    • 重视基础与过程: 它强调不能忽视起始阶段或微小环节的重要性。任何宏大的目标都需要从最基础、最细小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 渐进主义: “积小”代表了一种渐进发展的理念,与一蹴而就、好高骛远相对。
  3. 常见用法与语境:

    • 常与“成多”、“成大”、“致巨”等词语连用,构成成语或固定表达,如:
      • 积小成大 / 积小致巨: 积累小的可以变成大的。指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积”和“小”的释义引申)
      • 积少成多: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这是“积小”概念最直接、最常用的表达)。(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
    • 用于说明学习、储蓄、修身、治国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从细微处着手,日积月累方能见效。例如:“学习外语在于每日~的练习。”、“财富的积累需要~的储蓄习惯。”、“修身养性贵在~的功夫。”
  4. 经典出处(体现权威性): 虽然“积小”作为固定词组在古代典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如“积微”高,但其核心理念源远流长,在众多经典中都有体现:

    •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对“积小”理念最著名、最生动的阐述,用“跬步”和“小流”比喻微小的积累,最终达到“至千里”、“成江海”的宏大目标。)
    • 《战国策·秦策四》: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同样阐述了积累微小量变最终产生显著效果的思想。)
    • 《汉书·董仲舒传》: “聚少成多,积小致巨。”(直接点明了“积小”与“致巨”的关系。)

“积小”意指积累微小的事物或进行微小的努力。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任何显著的成就、巨大的变化或宏大的事物,都源于持续不断的微小积累过程。 它强调重视基础、注重过程、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是中华文化中关于量变与质变、渐进发展的智慧结晶。其最经典的体现和出处当属《荀子·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积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xiǎ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从细微处累积
    指通过逐步积累细小的事物或行为,最终形成显著的结果。这一含义强调积累的过程性,例如“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等成语均体现此意。
    引证:汉代徐干《中论·谴交》中提到“慎德而积小”,说明道德修养需从细微处着手。

  2. 从小(时间或年龄层面)
    表示从幼年或早期阶段开始,例如《旧唐书·孙伏伽传》中“积小故旧”指自幼建立的交情。

二、延伸解析

三、相关概念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中论》及《旧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哀狖半头帻剥肤椎髓畜妾丛重粗厉打业钱灯烛雕虫小技第七个十字架飞观奋斗高功割股鬲津公敌光顾谷驽河柳虹裳滑动轴承画心纸火场甲姓镜屏近幸进直炯戒攫攘具僚儁德惧慑糠镫灵燔南夏拿云攫石逆谋泞滑弄性女郎花排设倾家破产求同存异任养日东月西三闇三舍耍蛮蒜钵子邃丽嘽嘽为臣违强凌弱无机物无佗骛逐相抗纤芥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