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動目光顧盼。《淮南子·修務訓》:“冶由笑,目流眺。” 高誘 注:“流眺,睛盼也。《詩》曰:‘美目盼兮’,是也。”
“流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流眺”指轉動目光顧盼,形容目光流轉的動态。該詞由“流”(流動、轉動)和“眺”(遠望、顧盼)組合而成,強調視線靈活移動的狀态。
2. 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淮南子·修務訓》:“冶由笑,目流眺。” 東漢學者高誘對此注解:“流眺,睛盼也。《詩》曰:‘美目盼兮’,是也。” 這裡将“流眺”與《詩經》中“美目盼兮”的意象關聯,形容女子眼神靈動、顧盼生姿的樣子。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屬于古典文學用語,多用于形容目光流轉的動态美感,或借指觀察事物時目光的移動與變化。
總結
“流眺”一詞兼具動作與美感的雙重描述,常見于古籍,核心含義是目光的流動與顧盼。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古代用法,可參考《淮南子》及相關注釋文獻。
流眺是一個動詞詞彙,指的是眺望、觀看景色流動變化的意思。
流眺的偏旁部首是“氵”和“目”,總共有9個筆畫。
流眺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流”表示流動的意思,“眺”表示眺望、觀看的意思。
流眺的繁體字為「流眺」,讀音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流眺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流覜」、「流睎」或「流睟」等。不過「流眺」是常見的寫法。
1. 我站在山頂,流眺着遠處的風景。
2. 他坐在窗邊,流眺着街上的行人。
流覽、流賞、眼觀六路、眺望、眺見。
遠眺、眺望、觀望。
近看、閉目、盲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