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踞的意思、箕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踞的解釋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stretched out] 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着,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态。箕,名詞作狀語

箕踞而罵。——《戰國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詳細解釋

一種輕慢、不拘禮節的坐的姿态。即隨意張開兩腿坐着,形似簸箕。《莊子·至樂》:“ 莊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莊子 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箕踞者,垂兩腳如簸箕形也。”《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高祖 箕踞駡。” 司馬貞 索隱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葉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錢篋,據胡床箕踞而坐,傍若無人。” 清 曹寅 《夜坐限螢字》:“吾人常不襪,箕踞已忘形。” 王統照 《沉船》:“那好說笑的 顧寶 ,卻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國’的紙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箕踞,漢語詞彙中特指一種古代坐姿,其形态特征為兩腿前伸、雙膝微曲,臀部着地,形似簸箕。《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坐時兩腳伸直岔開,形似簸箕,為傲慢不敬之容”。這一姿勢在先秦文獻中已見記載,如《莊子·至樂》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既反映其日常形态,亦暗含不拘禮法之意。

從文化層面觀之,箕踞在古代禮儀體系中具有雙重象征意義。據《禮記·曲禮》注疏,正規禮儀要求“坐毋箕”,因該姿态暴露身體曲線,被視為對他人不敬(《中國古代禮儀研究》。而《戰國策·燕策三》記載荊轲刺秦失敗後“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則突顯其作為反抗權威的精神符號。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解讀與古典文學研究。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理解箕踞的文化内涵需結合古代服飾制度——因當時服裝無褲裝,此坐姿确有違禮教(《古代服飾與禮儀》。這種跨學科釋義方式,為詞彙研究提供了立體認知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箕踞”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坐姿,具有鮮明的文化内涵和态度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箕踞指兩腿隨意張開、膝蓋微曲而坐,形似簸箕()。這種坐姿在古代被視為不拘禮節、傲慢輕慢的表現,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或禮法的不敬()。

二、文化背景與态度

  1. 禮儀規範
    古人席地而坐時,标準坐姿是雙膝跪地、臀部壓腳後跟(即“正坐”)。箕踞因姿勢隨意,不符合禮制,故被斥為無禮()。

  2. 态度象征

    • 輕慢不羁:如《莊子·至樂》記載莊子箕踞鼓盆而歌,體現超脫世俗的态度()。
    • 傲慢挑釁:荊轲刺秦王失敗後“箕踞以罵”,通過坐姿表達蔑視()。

三、文獻出處與例句

  1. 經典典籍

    • 《戰國策·燕策三》:“箕踞以罵曰”()。
    • 《史記·張耳陳馀列傳》:“高祖箕踞罵”()。
  2. 文學作品

    • 《儒林外史》描述文人“箕踞自適”,反映不拘小節的風貌()。
    • 邵長蘅《青門剩稿》記載“箕踞乾明佛殿”,暗含對佛門清規的漠視()。

四、延伸說明

箕踞在不同語境中可體現兩種極端:一是隱士的灑脫(如莊子),二是對權威的蔑視(如荊轲)。其含義需結合具體場景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奧德修紀奧德修斯百雷白纻歌瘡帚楚人咻欑柱打不住點指莋腳對馬海峽耳提囮育風影阜豐幹浴根根固固紅海紅杏尚書幻泡回異獲知齎敕節調節矜棘戶急緩近間矜制機繩卷土重來聚會可必瀾滄江梁端良賤連歲遼海鶴六見糜爛名高天下冥無牛莖淺稚青霞志青熒葺襲掃鍋刮竈鬙鬡折巾郭深脈申請書申讨申狀同類相妒秃友萎悴無央小娘子小幺晞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