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臘縛的意思、臘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臘縛的解釋

梵語lava的音譯。古 印度 計時單位。也譯作“羅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時極短者,謂刹那也。百二十刹那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三:“臘縛,舊經中作羅婆,六十怛殺那為一羅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臘縛(là fù)是佛教梵文音譯詞,源自梵語“lava”,為古印度計時單位之一,特指極短暫的時間片段。其釋義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核心釋義

在佛教典籍中,“臘縛”表示微小的時間計量單位,相當于現代時間的1.6秒(一說為1/60秒)。

例證:

《俱舍論》卷十二載:“一刹那為最小時間單位,一百二十刹那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為一臘縛。”

換算關系可表示為:

$$

text{1臘縛} = 60 times text{怛刹那} = 60 times 120 times text{刹那}

$$


二、文化背景

  1. 宗教語境:

    該詞主要用于漢傳佛教經典(如《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描述時間流轉無常,強調修行需珍惜當下。

  2. 語言學溯源:

    “臘縛”屬唐代音譯,其梵語詞根“lava”原意為“切割”“碎片”,引申為時間的最小分割單元。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臘縛”僅見于佛學文獻或古漢語研究,日常使用極少。需注意其與“刹那”(0.013秒)、“彈指”(7.2秒)等佛教時間單位的層級關系。


權威參考來源:

  1.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2. 《俱舍論》(世親著,玄奘譯)
  3. 《梵漢佛典對勘叢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臘縛”一詞有兩種不同來源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梵語計時單位(傳統權威解釋) 源于梵語“lava”的音譯,是古印度時間計量體系中的單位。根據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換算關系為: $$
1 text{牟呼栗多} = 30 text{臘縛}
1 text{臘縛} = 60 text{呾刹那}
1 text{呾刹那} = 120 text{刹那}
$$ 按此推算,1臘縛約等于現代2.4分鐘(注:佛經中“一晝夜”為30牟呼栗多,即24小時)。

二、現代附會的成語解釋(低權威性) 部分現代詞典(如、3)将其拆解為“臘”(農曆十二月)與“縛”(束縛),釋義為“對舊俗的固守”。此解釋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人根據字面衍生的含義,需謹慎使用。

建議:在涉及佛教、曆史文獻時,優先采用第一種釋義;若在當代文學或口語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第二種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幫會把捉辨訛不采顫動唱辭忏洗大行皇帝單孑吊古傷今彫靡短卷迩遙反映論鳳翣符傳鵩賦負壓戈矛還繞還珠守慧辨悔慚昏旦交飛腳孤拐雞蟲得失金穰寬默款塞擴大化老斵輪瞞上欺下馬匹沒正條溟鵬鳴雁南樂鉛花牽巾欺瞞夾帳青郭清減權敵驅剿軟玉世界時飾厲收錄機死服四世同堂鐵搭通願外嬖無寫香料面縣解鹹鳥曉字西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