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說司霜之神為青女,故名。 宋 曾鞏 《地動》詩:“據經若此非臆測,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點青霜,北風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稱。《漢武帝内傳》:“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靈眸絶朗,服青霜之袍,雲彩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頭發。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愁覩青霜點鬢毛,蒯緱長夜氣蕭蕭。” 楊朔 《紅花草》:“會見了不少親身參加過 井岡山 鬥争的舊人,都老了,當年的少先隊員也已是滿頭青霜了。”
(4).指劍。劍光青凜若霜色,故稱。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别序》:“騰蛟起鳳, 孟學士 之詞宗;紫電青霜, 王将軍 之武庫。”
"青霜"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自然現象
指青白色的霜或秋霜,因傳說中司霜之神名為"青女"而得名。例如宋代曾鞏《地動》詩:"皎如秋日浮青霜"()。此意象多用于描寫深秋清晨的霜景,如李劼人《死水微瀾》中"屋瓦上微微有點青霜"的描寫()。
服飾指代
特指漢代神仙服飾中青白色的長袍。《漢武帝内傳》記載西王母侍女"服青霜之袍",其袍色如霜雪且帶有雲紋()。這種描述常見于道教典籍中的仙人服飾描寫。
年齡象征
比喻斑白頭發,如明代王錂《春蕪記》"愁覩青霜點鬢毛",現代作家楊朔也以"滿頭青霜"形容老者()。此處通過霜色與白發的視覺相似性形成隱喻。
兵器意象
代指寶劍,取劍刃寒光如霜之意。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紫電青霜"即用此典,形容兵器陳列的壯觀場景()。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呈現從具象到抽象的多重意蘊,既有自然現象的寫實描寫,也通過色彩聯想衍生出服飾、年齡、兵器等象征意義,常見于古典詩詞與文獻中。
《青霜》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主要指的是秋天的霜,也可以指代一種質地堅硬或冷冽的霜。它常常用來形容秋季天氣寒冷、冰冷的狀态。
《青霜》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青”和“霜”兩個部分。其中,“青”的部首是⾈,總共有8個筆畫;“霜”的部首是雨,總共有17個筆畫。
《青霜》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辭·離騷》:“北鬥青,七曜照。”在繁體字中,青霜的寫法并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些差異,包括“青霜”這個詞。在古時候,“青”可以寫作“靑”,“霜”可以寫作“霽”。“靑霽”是對“青霜”的古代漢字寫法。
1. 秋天的早晨,田野上覆蓋着青霜,陽光照射下來,猶如銀白色的地毯。
2. 夜晚的寒冷使得窗戶上結滿了青霜,它們如同冰雕一般美麗。
1. 霜降:指候鳥陸續南飛,天氣逐漸寒冷,表示秋天進入了寒冷的階段。
2. 青天:形容晴朗明亮的天空。
3. 霜凍:指天氣寒冷,地面結霜結冰。
1. 冰霜:指寒冷天氣中,水汽凝結成冰晶形成的物質。
2. 嚴寒:形容天氣極冷,寒冷難耐。
3. 冷冽:形容冷的極度,寒冷刺骨。
1. 春暖花開:形容春天天氣溫暖,大地萬物開始生長。
2. 夏日炎炎:形容夏季天氣炎熱,陽光強烈。
3. 溫暖舒適:形容天氣宜人,十分舒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