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忉利的意思、忉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忉利的解釋

見“ 忉利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忉利”是佛教術語“忉利天”的簡稱,指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層天,又稱“三十三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概念
    忉利天(梵語Trayastriṃśa)意譯“三十三天”,位于須彌山頂,距離人間約30餘萬裡。天界中央為帝釋天(釋提桓因)的居所善見城,四方各有8個天國,共32天,加上中央主城合為三十三天。

  2. 天界特征

    • 天人壽命:天壽1000年,1日相當于人間100年。
    • 身形衣飾:天人高40裡(一說1由旬),衣物僅重6铢(約2.4錢)。
    • 環境描述:有衆車苑、雜林苑等四苑,城東北有香飄百由旬的圓生樹,西南為帝釋的禮堂“善現堂”。
  3. 宗教意義
    據《大智度論》記載,此天因古印度摩诃陀國婆羅門摩诃與32位友人共修福德而生此天得名。帝釋天為忉利天與四天王天之主,掌管雷電與戰争。

  4. 經典用例
    佛教文獻中常見相關典故,如《地藏經》中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民間故事也有“摩耶夫人投生忉利天”等記載。

注:“忉”字單獨意為憂愁(如“忉忉”),但“忉利”組合時僅為“忉利天”的專稱,不涉及單獨字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忉利

忉利(dāo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忉”和“利”兩個字組成。

忉是由“心”和“各”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含有心靈安甯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利是一個獨立的漢字,由“刀”和“禾”兩個部首組成,表示以刀來割禾谷,引申為收獲、得益。利的總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忉利經》又稱《佛說忉利天王經》,是佛教經典之一,其中的“忉利天王”在佛經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視為護法神,護佑衆生。因此,“忉利”一詞常與佛教相關聯。

繁體

忉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島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忉利字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參考古代木簡和古籍中的記載。古代忉利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與現代寫法不同。

例句

1. 修行人應當心無挂礙,保持忉利之心。

2. 觀音菩薩慈悲忉利,普度衆生。

組詞

1. 忉利天王

2. 忉利菩薩

3. 忉利經

近義詞

1. 安心

2. 安甯

3. 和平

反義詞

1. 憂慮

2. 不安

3. 糾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