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祭的意思、賓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祭的解釋

(1).謂招待貴賓和舉行大祭。《左傳·襄公十年》:“ 魯 有禘樂,賓祭用之。” 楊伯峻 注:“ 魯 用 周王 之禘樂,於享大賓及大祭時用之。” 宋 張載 《正蒙·樂器》:“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孝家傳》:“勤其力以率其妯娌,與其子姓傭奴,各有專職,土無寸曠,人無晷暇,俛拾仰取,賓祭有經。”

(2).設屍而祭。《逸周書·大匡》:“祈而不賓祭,服潄不制,車不雕飾。” 朱右曾 校釋:“賓,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祭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特定的禮儀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代賓客參與祭祀的禮儀

古代祭祀活動中,邀請賓客(通常為諸侯或貴賓)共同參與祭祀儀式,體現宗法制度下的尊卑秩序與禮制規範。

二、特指祭祀祖先時以賓客之禮待之

在宗廟祭祀中,将已故祖先視為賓客,以尊崇之禮進行祭奠,表達對先靈的敬重。

三、引申義:宴飨與祭祀的并稱

部分文獻中,“賓祭”亦泛指宴請賓客與祭祀活動,體現古代“禮”的一體兩面。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4. 孫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5.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賓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在宴會或祭祀活動中擔任主賓或主祭的角色,由“賓”(客人/主賓)和“祭”(祭祀)組合而成。


二、詳細解釋

  1. 招待貴賓與舉行大祭
    古代用于描述同時接待重要賓客和進行重大祭祀的禮儀活動。例如:

    • 《左傳·襄公十年》記載:“魯有禘樂,賓祭用之。”楊伯峻注釋稱,魯國在宴請貴賓(享大賓)和重大祭祀時使用周王室的禘樂。
    • 宋代張載《正蒙·樂器》中也提到女子通過籌備酒食參與賓祭,以示對賓客和祖先的尊重。
  2. 設屍而祭
    指古代祭祀時用活人(“屍”)代表受祭者的特殊儀式。例如:

    • 《逸周書·大匡》提到“祈而不賓祭”,朱右曾校釋稱“賓”即“屍”,表明這種祭祀形式的存在。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左傳》或漢代禮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案戶比民安全網骜狠碧麥蔽美濱塞辰星寵榮賜官蹿騰地棘天荊端簡負電伏埋蓋屋功利管總韓世昌核子能後段滑劑荒湎火寸監侍矯時嘉應擊壤鼓腹刊登科套聯絡陵踰鸾鳳分飛輪藏摩砺以須廿四史蹑空起馬牌邱真人泉曲瞿目縮舌臞仙然後镕古鑄今軟半省減升瓯樹明松脂天開脫皮掉肉吐棄尪伛脗然物議沸騰仙誕閑疊饷餽蕭豁攜落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