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瞠目結舌。形容吃驚恐懼的樣子。 明 唐順之 《筆疇序》:“小夫、婦人恣睢兇毒於冥冥,或懼之以士師理官之法,彼有傲然而已矣。巫兒、佛媪為之張皇神鬼,指徵機祥,則彼且瞿目縮舌而駭汗。”
“瞿目縮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ú mù suō shé,其含義與“瞠目結舌”相近,形容人因極度驚訝或恐懼而瞪大眼睛、說不出話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語結構
核心含義
強調人在面對突發或難以理解的事物時,表現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反應。例如:“聽到突如其來的噩耗,他頓時瞿目縮舌,久久無法回神”。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筆疇序》原文),可參考、5的出處分析。
瞿目縮舌是一個成語,意為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卻無法閉合,形容驚訝、恐懼或驚恐的樣子。
瞿 (目部, 13畫) + 目 (目部, 5畫) + 縮 (纟部, 11畫) + 舌 (舌部, 6畫)。
《晉書·卷一百八十九·劉山甫傳》:“學士論‘瞿目縮舌’,别有主張。”這是瞿目縮舌在文獻中的最早出現,據說意指當時劉山甫受封入朝,看到官場上的種種丑惡和險惡,非常驚訝和恐懼,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樣子。
此成語的繁體字為矩目縮舌。
在古代,瞿目縮舌的寫法是瞿 (目部, 25畫) + 視 (見部, 12畫) + 縮 (纟部, 11畫) + 舌 (舌部, 6畫)。
他聽到老闆要進行大規模裁員時,立刻瞿目縮舌。
瞿然、瞿塘、瞿勞、縮頸、縮脖子、舌戰群儒。
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泰然自若、面不改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