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urn;cast aside;reject] 唾棄
吐棄庸俗作風
唾棄。《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顔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 明 張蒼水 《祭海神文》:“若陳牲列俎而羅拜於下者,皆髠髮左衽之人,知神之必憤然而起,吐棄而不享。”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魏泰 譏 山谷 :‘得機羽而失鵾鵬,專拾取古人所吐棄不屑用之字,而矜矜然自炫其奇。’” 茅盾 《子夜》七:“﹝ 屠維嶽 ﹞又象吐棄了什麼似的說道:‘咄,你這光棍!那麼簡單!’”
“吐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ǔ qì,其核心含義為因厭惡而抛棄或摒棄。以下是詳細解釋: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吐棄是指因厭惡或不滿而抛棄、摒棄某物或某人的行為。在平時口語中,吐棄常被用于形容對某事物或某人的痛恨和棄絕。
吐棄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口"和"去"兩個部首,總共包含了5個筆畫。
吐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吐”指嘔吐、排出,“棄”指丢棄、抛棄。通過将這兩個字合并而成的“吐棄”,形象地表達了對某事物或某人的不滿和棄絕。
吐棄的繁體字為「吐棄」。
在古時候,吐棄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的《玉篇·外篇》中,吐棄的寫法為「吐廢」。不過,隨着時代的演變,現代漢字的寫法逐漸統一,吐棄也以現代的寫法為準。
1. 我吐棄了他們對我的不公平對待。
2. 他對這種行為感到厭惡,毅然吐棄了這個工作機會。
吐心,吐氣,吐故納新
抛棄,摒棄,舍棄
接納,接受,欣然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