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祭的意思、宾祭的详细解释
宾祭的解释
(1).谓招待贵宾和举行大祭。《左传·襄公十年》:“ 鲁 有禘乐,宾祭用之。” 杨伯峻 注:“ 鲁 用 周王 之禘乐,於享大宾及大祭时用之。” 宋 张载 《正蒙·乐器》:“采枲耳,议酒食,女子所以奉宾祭、厚君亲者足矣。”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勤其力以率其妯娌,与其子姓佣奴,各有专职,土无寸旷,人无晷暇,俛拾仰取,宾祭有经。”
(2).设尸而祭。《逸周书·大匡》:“祈而不宾祭,服潄不制,车不雕饰。” 朱右曾 校释:“宾,尸也。”
词语分解
- 宾的解释 宾 (賓) ī 客人:宾客。来宾。宾馆。宾主。贵宾。宾至如归。 古同“傧”,傧相。 服从,归顺:宾服。宾附。 姓。 主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祭的解释 祭 ì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 祭 à 姓。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宾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指在宴会或祭祀活动中担任主宾或主祭的角色,由“宾”(客人/主宾)和“祭”(祭祀)组合而成。
二、详细解释
-
招待贵宾与举行大祭
古代用于描述同时接待重要宾客和进行重大祭祀的礼仪活动。例如:
- 《左传·襄公十年》记载:“鲁有禘乐,宾祭用之。”杨伯峻注释称,鲁国在宴请贵宾(享大宾)和重大祭祀时使用周王室的禘乐。
- 宋代张载《正蒙·乐器》中也提到女子通过筹备酒食参与宾祭,以示对宾客和祖先的尊重。
-
设尸而祭
指古代祭祀时用活人(“尸”)代表受祭者的特殊仪式。例如:
- 《逸周书·大匡》提到“祈而不宾祭”,朱右曾校释称“宾”即“尸”,表明这种祭祀形式的存在。
三、延伸说明
- 礼仪性质:宾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宾客接待和祖先祭祀的重视,属于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献用例:多出现在《左传》《逸周书》等典籍中,反映先秦至汉代的礼仪实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左传》或汉代礼学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宾祭(bīn jì)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包含两个部分:宾和祭。宾指的是客人、来访的人,祭表示祭祀、奉献。宾祭的意思就是以祭祀的方式招待客人或来访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宾:宀(宝盖头)+ 口(口)
- 祭:祀(示、土、神)+ 示(礻)
宾祭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古时候,人们在招待贵宾或举行重要场合时,常常使用祭祀的方式,以示尊敬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宾祭也被视为一种尊重和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
繁体字的写法是「賓祭」。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保持一致。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宾」的古字写作「賓」,「祭」的古字写作「祠」。这些古代写法传承至今,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与历史。
以下是一个宾祭的例句:
- 他们以隆重的宾祭仪式欢迎了国际贵宾团。
与宾祭相关的组词有:宾客、祭拜、祭品等。近义词可以是:招待、款待、接待。反义词可以是:冷落、忽视、疏远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薄祚寒门悖恶擘肌分理不官尝寇超离骋纵爨涤代史淡饭大酺彫锼妨害粉边细丝封家富溢附约光怪卦象匦匣衮衣绣裳国彜故叶黑毫后继无人候情黄溜溜滑梯悔厉翚散煎灼机变解意竭智寖弛警俊钜族客贩栗留棉花嘴南音三籁跑片篷船乾元软答剌顋巴散别三风太守上蒸下报桃花源田连阡陌痛剿穷追图书馆外补完名全节危迫利诱无足挂齿牙详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