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劉備的意思、劉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劉備的解釋

劉備(161-223) : 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軍。軍閥混戰中采用諸葛亮聯孫抗曹的計謀,于公元208年在赤壁大敗曹操,占領荊州,後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力量逐漸壯大。221年稱帝,都成都,國號漢。次年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大敗,不久病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劉備(Liú Bèi)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曆史人物專有名詞,指中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開國君主。以下為從語言學、文化學角度對其含義的解析:

  1. 詞源與詞性

    該詞為雙音節合成詞,由姓氏“劉”和單名“備”構成,屬名詞性專有稱謂。其字形演變可追溯至漢代隸書,《說文解字》釋“劉”為兵器名,後演變為姓氏;“備”含完備、準備之意,反映古人取名注重德行寄寓的特點。

  2. 核心語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三國蜀漢建立者”(《漢語大詞典》第2版),特指公元161-223年間活躍的政治軍事領袖。其詞義包含三重屬性:曆史人物本體、文學形象符號(如《三國演義》主角)及文化精神象征(仁德君主的代稱)。

  3. 語義擴展

    • 曆史維度:特指谥號昭烈帝,以“仁政”治國理念載入《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 文學維度:衍生出“劉備借荊州”“三顧茅廬”等典故,成為誠信、禮賢的喻體
    • 語言應用:現代漢語中“劉皇叔”等别稱仍用于曆史讨論或文學評析領域
  4. 權威釋義參考

    《辭海》(第七版)明确其曆史定位為“東漢遠支皇族,221年稱帝于成都”,《中國曆史大辭典》強調其“聯吳抗曹,奠定三國鼎立格局”的戰略貢獻。相關考據可參見中華書局《三國志》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谥號昭烈皇帝,史稱“先主”。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析:

一、出身與早年經曆

劉備自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家道中落,少年時以織席販履為生。他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底層生活經曆使其深谙民間疾苦。15歲時拜大儒盧植為師,雖未精研學術,但積累了人脈資源,形成了“寬仁有度”的處世風格。

二、政治與軍事生涯

  1. 起兵與桃園結義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招募鄉勇,與關羽、張飛結義,組建義軍參與平叛,因功被封為安喜縣尉。
  2. 依附諸侯
    先後投靠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等勢力,曾短暫擔任徐州牧,但因呂布背叛而失去地盤。
  3. 赤壁之戰與崛起
    208年聯合孫權于赤壁大敗曹操,占據荊州部分地區,奠定基業。
  4. 建立蜀漢政權
    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以恢複漢室為號召,推行仁政,重視農業與民生。

三、治國理念與評價

四、晚年與影響

為報關羽之仇,劉備于222年發動夷陵之戰,慘敗于陸遜,次年病逝于白帝城。其子劉禅繼位後,蜀漢逐漸衰落,但劉備的仁義形象與治國策略對後世影響深遠。

附:名字含義

“劉”為姓氏,“備”意為“完備、準備”,寓意追求完美與未雨綢缪。網絡俚語中偶見“劉皇叔”諧音“黃書”的戲稱,但無曆史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

黯弱襃善缽略不遷超授塵埃稱呼遲莫膽硬靛草雕印遞直洱水風袖分肌劈理扶婁勾惹乖訛圭門晃爛黃衣使者忽慢甲役解放巾箱九達灸炷考語珂珬快哨船曠塗來處不易來春栗理渺漭明诏募緣年級逆遣平理品緑錢過北鬥,米爛陳倉千秋之後乞兒乘車親表群獨日積月聚三須鈎省罷神奇飾翫數值宿服桃湯通風機危寄鄉從香麞先行者效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