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婁的意思、扶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婁的解釋

神話傳說中的國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南陲之南,有 扶婁之國 。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或化為犀、象、師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為虎、兕,口中生人,備百戲之樂,宛轉屈曲於指掌間。人形或長數分,或復數寸,神怪欻忽,衒麗於時。樂府皆傳此伎。至末代猶學焉,得粗亡精,代代不絶,故俗謂之婆候伎。則‘扶婁’之音,訛替至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扶婁”在漢語詞彙中屬于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及訓诂學研究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扶婁”一詞可追溯至漢代典籍,本義指“扶持彎曲的物體”,後引申為對事物進行矯正或輔助的行為。例如《說文解字注》中提到:“扶,佐也;婁,空也,二者合稱可表虛中持正”。

在佛教典籍《法苑珠林》中,“扶婁”被借作音譯詞,特指古印度神話中能工巧匠的族群,該用法與中土文獻的本義形成語義分化。現代方言研究顯示,在閩南語部分區域仍保留“扶婁”的動詞用法,意為修補竹木器具,印證了詞義的曆史延續性。

詞源學角度分析,“扶”屬會意字,從手從夫,表協助;“婁”為形聲字,本義與中空結構相關,二字組合體現動作與對象的關聯性,符合漢字構詞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扶婁”是一個源自中國古籍的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神話傳說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扶婁”指古代神話中的國名,最早見于晉代王嘉《拾遺記·周》的記載。該國位于“南陲之南”,其國民擅長機巧變化之術,能幻化為犀牛、大象、龍蛇等動物,或表演“口中生人”等奇幻百戲,技藝精湛且充滿神秘色彩。

二、文獻與傳說細節

  1. 《拾遺記》中的描述
    書中提到扶婁國人可“宛轉屈曲于指掌間”,身形可縮至數分或數寸,表演技藝被稱為“婆候伎”,後因音變逐漸訛傳為“扶婁”。
  2. 文學引用
    清代趙函在《傀儡行》中寫道:“扶婁狡狯亦大奇,能令公怒令公喜”,以“扶婁”代指奇幻技藝。

三、其他文化關聯

在朝鮮傳說中,“扶婁”被記載為檀君朝鮮的第二代君王(公元前2240-前2183年),據《桓檀古記》稱他曾協助大禹治水。但需注意,此說法僅見于20世紀朝鮮文獻,中國曆代史書無相關記載。

四、字義分解

“扶婁”一詞在中國古籍中多指向神話國度,強調奇幻色彩;朝鮮傳說則賦予其曆史人物屬性,兩者需結合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安民告示按壓不廉不幸而言中撐竿跳高踟躊刺事大族蹬躂吊猴铤鹿豆蔻年華發薦覆車撫扪公審拐點詭雜孤懸客寄故作玄虛含明隱迹懷邪黃骠馬還願心渾金白玉降衷積留禁地驚喜交加盡教積旬眷忡恐逼爛火連禍另巍巍柳骨顔筋六陽魁首麗語離苑驢鼠難解難入嗯啊袍帶丑霹靂車蒲蔽鉛字合金清妙青鳥使氣噎容像稍許噬狗飾讓首身鐵片大鼓炜管微管靰鞡草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