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寄的意思、危寄的詳細解釋
危寄的解釋
謂寄身于危境之中。 宋 何坦 《西疇老人常言》:“僅存之國,厲民以自養,而無復有政治也。故其君民相與危寄,惴惴然朝不謀夕矣。”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危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
"危寄"指将重要或危險的事務寄托、托付(給某人)。它強調所托付之事本身具有重大、艱難或風險性的特征,承載着高度的責任與信任。
- "危":本義指高、陡峭,引申為高峻、危險、不穩定、正直等含義。在此處取其"重大、緊要、艱難、有風險" 之意。
- "寄":本義為寄居、依附,引申為寄托、托付、委托。
二、典源與權威解釋
該詞最權威的出處和解釋見于大型語文辭書:
- 《漢語大詞典》 (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其電子版及線上版本(如漢典網 等平台)收錄了"危寄"詞條。解釋為:"謂寄身于險境;亦謂承擔重任。" 此解釋點明了"危寄"的雙重内涵:一是指身處險境(被寄托于危險之地),二是指承擔重大責任(被托付以重任)。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 《漢語大字典》 (側重漢字形、音、義源流演變的字典):雖未直接收錄"危寄"詞條,但對"危"和"寄"的詳盡釋義為理解該複合詞提供了堅實基礎。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
三、語境理解與應用
"危寄"常用于描述:
- 君主或上級将艱巨任務、重要職位托付給臣子或下屬。 例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雖未直接用"危寄",但意境相通;史書中常有"委以危寄"、"受茲危寄"等表述,指皇帝将關系國家安危的重任托付給大臣。
- 個人或事物處于需要依賴他人且處境艱難的狀态。 如形容某人"身負危寄",意指其肩負着重大且充滿風險的責任。
四、現代意義與辨析
在現代漢語中,"危寄"極少使用,其含義可由更常見的詞語替代:
- "重任"、"重托":強調任務的重大性。
- "托付"、"委托":強調交付行為的本身。
- "身處險境"、"臨危受命":強調境況的危險性和接受任務的背景。
理解"危寄"有助于閱讀古籍,體會古人表達責任重大、處境艱險時的精煉措辭。其核心在于強調所托之事非同小可,承載着極高的期望與風險。
網絡擴展解釋
“危寄”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ēi jì,其核心含義為“寄身于危境之中”,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處于危險、不穩定的環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傳統解釋
指将自身或重要事物置于危險境地,強調身處險境的狀态。例如宋代何坦在《西疇老人常言》中提到:“僅存之國,厲民以自養……故其君民相與危寄,惴惴然朝不謀夕矣。”,這裡描述國家瀕臨危亡時,君民共同處于極度不安的境況。
-
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解釋(如、5)将其擴展為“将危險或不确定性托付給他人或某物”,例如将生命安全寄托于他人保管。但這一用法需謹慎使用,可能屬于引申義或誤讀。
使用場景
- 文學/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國家、群體在動蕩中的生存狀态,如“危寄之邦”“危寄之民”。
- 日常表達:可比喻個人處于高風險環境,需依賴他人或外部條件脫困,例如“他孤身深入敵營,危寄一線”。
權威來源與辨析
- 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古籍明确其本義為“身處危境”,而現代部分解釋可能受字面影響衍生新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西疇老人常言》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确認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阿物兒白麥白旃檀拔簡妣考比順乘勞抽啜大辰單介丹旒調聚雕臘放凍胏附忿憾符水撫掌溝澗谷谷呱國秉好天鶴知夜半鴻範隳圮胡越奸巧既成事實诘斷吉卦旌門精汰錦還禁區九霞裾積意寬恤枯毫連犿陵僭飂飕拈破清昶輕足齊速遒緊啟谒氣咽羣口三命而俯屍官使嘴使舌熟路司衡四豁太空人讨戮危困物估溪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