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巾箱的意思、巾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巾箱的解釋

[a fold for keeping napkins or kerchiefs] 古時裝頭巾或書卷等的小箱子

詳細解釋

(1).古時放置頭巾的小箱子,後亦用以存放書卷、文件等物品。《太平禦覽》卷七一一引《漢武内傳》:“ 武帝 見 西王母 巾箱中有一卷書。” 晉 葛洪 《<西京雜記>序》:“後 洪 家遭火,書籍都盡,此兩卷在 洪 巾箱中,常以自隨,故得猶在。”《南史·範雲傳》:“﹝ 江祏 ﹞求 雲 女婚姻,酒酣,巾箱中取剪刀與 雲 曰:‘且以為娉。’”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廳之陳設頗極精異,巾箱、妝奩、冠蓋、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 清 趙翼 《李郎曲》:“捆載巾箱過嶺來,昔是玉人今玉客。”自注:“時販玉玩至 粵 。”

(2).見“ 巾箱本 ”。

(3).指學問著述。 宋 陸遊 《冬夜讀書》詩:“小兒可付巾箱業,未用逢人嘆不遇。” 清 趙翼 《王樓村先生十三本梅花書屋圖為其曾孫少林賦》詩:“君家故事吾能説,文采風流自古昔。巾箱家學七葉中,人人有集光史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巾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詞,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存放頭巾、手帕等隨身小物件的輕便箱具,形制小巧,便于攜帶。其名稱源于“巾”(古代指佩巾、頭巾)與“箱”(盛物器具)的組合,本義為收納巾帕類物品的容器。例如:

《宋書·禮志》載:“侍中執巾箱以從”,可見其作為日常用具的實用性。

二、文化引申義

  1. “巾箱本”的載體

    唐宋時期衍生出“巾箱本”概念,指可置于巾箱中的微型書籍。這類書籍尺寸極小(約手掌大小),專為士人出行時便攜閱讀而刻印,成為古代袖珍書的代稱。如清代《天祿琳琅書目》記載宋版《禮記》巾箱本“長不過寸許”,印證其小巧特征。

  2. 文人身份的象征

    巾箱因常盛放筆墨、書卷,逐漸成為文人雅士的隨身标志。明代文震亨《長物志》提及“巾箱雅制”,強調其工藝與文人審美的結合。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巾箱”一詞主要用于: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條目“巾箱”。
  2.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孫機著),中華書局,第五章“起居篇”對古代箱具的考據。
  3. 《古籍版本學概論》(李緻忠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對巾箱本形制的專業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巾箱”是古代一種小型箱具,主要用于存放頭巾、書卷等隨身物品,具有便攜性和實用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與演變

3.相關術語

4.功能與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巾箱本的發展或曆史典故,可參考《鼠璞》《南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春别幹持掩觸挂出口啜哄村酒野蔬大頀怠偷大匠大快人心擣锉抵陒定窯鵝溪蠒訪壟分龍兵撫勞服務費割刈寡約孤愚駭人聞聽寒霧黑心眼子候鐘宦族進噉進退失所機暇絕症巨會慨息看風色刊落懇言曠廓來緻李郭仙舟鄰女詈人離酌賣祖麻炬梅河豚名著命梓莫敢誰何蹑影追風辟摽辟彊千載一時旗鼓寝苫枕戈瓊瑛弱辰塞望傷腦筋殊心私徒桃李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