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水名。源出今 河南省 内鄉縣 熊耳山 ,東南流注于 淯水 。《漢書·地理志上》:“ 盧氏 , 熊耳山 在東, 伊水 出……又有 育水 ,南至 順陽 入 沔 ;又有 洱水 ,東南至 魯陽 ,亦入 沔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淯水》:“ 洱水 又東南流注于 淯水 。”
(2).即 洱海 。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 洱水 與 蒼山 ,佛教之 齊 魯 。”參見“ 洱海 ”。
洱水是漢語詞彙中特指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淡水湖泊的專有名詞。該名稱最早見于唐代文獻《蠻書》,原指西洱河,後演變為湖泊專稱。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記載,“洱”字源于古代白族語言中“耳”的諧音,因湖泊形似人耳而得名。
在地理範疇中,洱水即今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北起洱源縣南端,南抵大理市下關,水域面積約256平方公裡,湖面海拔1972米,為中國第七大淡水湖。其水系結構包含彌苴河、波羅江等117條支流,出水口為西洱河,最終彙入漾濞江。
曆史文獻中,《水經注》稱其為“葉榆澤”,《漢書·地理志》作“昆明池”,明代始固定“洱海”稱謂。在文化層面,洱水作為南诏、大理國時期的核心水域,孕育了獨特的白族“本主文化”,沿岸現存三塔寺、蝴蝶泉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代水文資料顯示,洱水流域年均徑流量8.17億立方米,承擔着大理市70%以上的生産生活用水供給,200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湖泊。
“洱水”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古水名(河南境内) 源出今河南省内鄉縣熊耳山,向東南流入淯水(今白河)。這一釋義在《漢書·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均有記載。其地理位置與現今河南省水系相關,屬于曆史河流名稱。
2. 即洱海(雲南大理) 指雲南省大理市的高原湖泊洱海,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以清澈湖水和周邊蒼山環繞的景觀聞名。清代詩人吳偉業曾用“洱水與蒼山,佛教之齊魯”形容其人文與自然交融的意境。現代語境中,“洱水”常代指洱海,并引申為形容風景秀麗或富有詩意之地。
補充說明:兩種釋義分别對應不同地域和曆史時期,需注意區分。雲南洱海相關釋義在現代使用頻率更高,而古水名多出現于曆史文獻中。
悲愍鞭撾比比裁決沖排初稿垂迹鉏牙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倒壞打主意東南風獨出機杼忿邑關借規弼痼癖寒槮耗資覈實環裂簡達鑒定會将帥賈子經懷蟼蟇俊鳥口誅筆伐魁偉斂席斂一六出紛飛龍章鳳彩露地牛論笃蓬飄千官歧歧驅鷄儒史沙壺殺力墒土使鶴淑媛隨高逐低夙夕榻闆袒褊逃薮徒谪窐寥罔怅文彙閣窩棚烏蒙下吏校練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