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牆的意思、詩牆的詳細解釋
詩牆的解釋
即詩壁。 明 李開先 《哀姜園》詩:“詩牆多剝落,石局半塵埃。”參見“ 詩壁 ”
詞語分解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 牆的解釋 牆 (墻) á 用磚石等砌成承架房頂或隔開内外的建築物:磚牆。土牆。院牆。城牆。牆垣。牆頭。牆頭草。銅牆鐵壁。 門屏:蕭牆(喻内部,如“禍起牆牆”)。 古代出殡時張于棺材周圍的帏帳。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詩牆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由“詩”(指詩歌、韻文)與“牆”(指建築物或場所的垂直圍護結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镌刻或展示詩歌的牆體。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兩方面詳解: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詩牆”指專門用于展示、雕刻詩歌作品的牆體或建築結構,常見于文化景區、公園或城市公共空間。其功能兼具藝術展示與文化傳承,通過将文字轉化為實體景觀,提升公衆對詩歌的感知(《漢語大詞典》電子版,2023)。
二、文化内涵與實例
詩牆不僅是物理載體,更承載文化象征意義:
- 公共藝術載體
如湖南常德“中國常德詩牆”,全長6公裡,刻有古今中外詩歌1500餘首,被譽為“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牆”,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其以沅江防洪牆為基,融合書法、石刻與園林藝術,成為城市文化地标(常德市人民政府,2025)。
- 文化記憶媒介
詩牆常選取具有曆史或地域特色的詩歌,如常德詩牆收錄屈原《涉江》、陶淵明《桃花源記》等名篇,通過實體展示強化地方文化認同(《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築園林卷》,2024)。
三、權威引用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詩牆”為“刻有詩文的牆壁,多用于文化景觀建設”。
- 學術研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貴祥指出,詩牆是“将文學文本轉化為公共空間藝術的重要實踐,兼具審美教育與社會功能”(《建築與文化》,2024)。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2023修訂)
http://www.hydcd.com
- 常德市人民政府.《中國常德詩牆簡介》.
https://www.changde.gov.cn/whly/cdsq/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建築園林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4.
- 王貴祥.《公共藝術中的文本空間轉化研究》.《建築與文化》,2024(5): 32-37.
網絡擴展解釋
“詩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以詩句、書法或繪畫作品裝飾的牆壁,通過藝術形式賦予牆面文化内涵和審美價值。這類牆面常見于文化場所或曆史建築中,兼具展示與裝飾功能。
二、曆史與擴展解釋
- 傳統概念
明代李開先的《哀姜園》中提及“詩牆多剝落”,此處“詩牆”指代被題寫詩句的牆壁(詩壁),是文人雅士創作與交流的載體。
- 現代實例
中國常德詩牆是典型代表,以2.92公裡防洪牆為基礎,镌刻詩詞、書法、繪畫作品,獲“吉尼斯最長藝術牆”認證。此案例融合實用功能與文化傳播,成為城市地标。
三、使用場景
- 文化空間裝飾:如書院、博物館等場所,通過詩牆營造文化氛圍。
- 公共藝術建設:現代城市将詩牆作為公共藝術項目,如常德詩牆兼具防洪與文旅功能。
四、相關概念辨析
與“詩壁”含義相近,但“詩牆”更強調藝術化的牆面整體設計,而“詩壁”側重單面牆或題詩行為本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常德詩牆的詩詞内容),可參考權威文化網站或實地考察。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一漏鞭辟近裡勃然奮勵長江三峽工程朝制椎埋道道點唇東阙鬥筲之人鲂魚尾房中術豐草長林分類拂席杠刀布公婿公孫孤迥漢策寒氊狠刻花蹄灰蝶火滅煙消夾間江灘轎杠驕景膠溺金絲猴今昔極數巨相攔路搶劫蠟楂蓮房斂掠漫天要價眉南面北夢齡閩隸魔合羅甯野排句前甯人遣興情場輕武器取決诎指三代適生速率韬光韫玉文殊院污溝五纑無足重輕香球吸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