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樂曲名。相傳為 堯 樂。一說為 黃帝 之樂, 堯 增修沿用。《禮記·樂記》:“《鹹池》,備矣。” 鄭玄 注:“ 黃帝 所作樂名也, 堯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法曲》:“ 舜 持幹羽 苗 革心, 堯 用《鹹池》鳳巢閣。” 清 姚鼐 《雨登嶽陽樓》詩:“《鹹池》行復奏,倚待與誰聆。”
(2).神話中謂日浴之處。《楚辭·離騷》:“飲餘馬於 鹹池 兮,揔餘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鹹池 ,日浴處也。”《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浴於 鹹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鹹池 昇日慶, 銅雀 分香悲。” 宋 李綱 《與張相公書》:“某遠在 嶺海 ,乃聞閣下奮發忠義,糾合師旅,取日 虞淵 ,洗光 鹹池 ,回六龍以中天,然後知閣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辭·東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 鹹池 。” 王逸 注:“ 鹹池 ,天神也。”一說為水魚之囿。 洪興祖 補注:“《淮南》雲: 鹹池 者,水魚之囿也。注雲:水魚,天神。”
(4).星名。《史記·天官書》:“西宮鹹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 張守節 正義:“鹹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潢南,魚鳥之所託也。”
貯鹽鹵的水池。 唐 樊綽 《蠻書·雲南管内物産》:“蕃中不解煮法,以鹹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鹽也。”
鹹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天文、神話及古代禮樂密切相關。以下是基于權威典籍的詳細解釋:
鹹池為古代星官名,屬天潢三星之一,位于五車星附近。《史記·天官書》載:“西宮鹹池,曰天五潢。” 古人将其視為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星區,主掌五谷豐歉與水旱之兆(《淮南子·天文訓》)。
在神話體系中,鹹池指代日浴之地。《楚辭·離騷》王逸注:“鹹池,日浴處也。” 《淮南子》進一步描述:“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象征太陽初升時沐浴的神聖水域。
作為周代六舞之一,《鹹池》是黃帝時期的樂舞名。《禮記·樂記》載:“《鹹池》,備矣”,鄭玄注:“黃帝所作樂名,堯增修而用之。” 此樂舞蘊含“德如鹹池,廣施萬物”的教化思想(《周禮注疏》)。
在五行學說中,鹹池被賦予兇煞神的屬性。《協紀辨方書》稱:“鹹池者,五行沐浴之地”,主桃花、陰私之事,成為命理學中的“桃花煞”代稱。
參考資料來源:
“鹹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涵蓋神話、天文、音樂及命理等領域,以下是綜合整理:
日浴之處
鹹池最早見于《山海經》,是神話中太陽沐浴的地方。如《淮南子》記載“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古人認為此處是日落之地,象征光明與黑暗的交替。
此外,傳說鹹池為西王母侍女沐浴的場所,帶有神聖與純潔的意象。
星宿名稱
鹹池亦為星名,屬二十八宿體系,一說為三顆星組成的星座,象征女性的美麗與魅力。
桃花煞(鹹池星)
在紫微鬥數和八字中,鹹池被稱為“桃花煞”,主情感、魅力及婚姻。其名源于日落後的沐浴意象,象征隱秘與欲望。
命盤組合
鹹池若與左輔、右弼同宮,可增強管理能力;與文昌、文曲相會,則增添浪漫氣質。
“鹹池”一詞融合了古代天文觀測、神話想象與文化衍變,既指向自然現象(日落),又承載倫理隱喻(桃花劫),并在音樂、文學中留下深刻印記。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白報紙白閑邦硬鄙語部例財位采真差役持貞舛譌促忙促急寸步不離誕罔不經稻醴打下馬威耳聽八方風人詩浮堦甫能海軍航空兵還妾旱殃核子華月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谫薄箋花界劃季軍計路經營管理級任倨忽墾耕兩當铠零珠碎玉論法露西亞幂曆納祿攀傅辟雞蒲牢千乞人款日晶穑養商确少童失學收附天末涼風筳篅通文達理荼荠尾隨閑客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