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膽,勇敢。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華陽洞小兒化為龍》:“﹝ 吳綽 ﹞見兒化作龍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 綽 素剛膽,以藥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
“剛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剛膽(拼音:gāng dǎn)指大膽、勇敢,強調性格剛強且富有膽識。該詞由“剛”(堅強、果決)與“膽”(勇氣、膽量)組合而成,形容人遇事不懼、行事果斷的品質。
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龍城錄·華陽洞小兒化為龍》的典故:吳綽見小兒化為龍形,仍以藥斧斬其耳,文中稱其“素剛膽”,體現其無畏性格。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書法作品示例,可參考相關詞典或古籍。
剛膽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它結合了“剛”和“膽”兩個字,表示一個人堅強勇敢的品質。
剛膽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刂”(dāo),表示刀,右邊的部首是“月”(yuè),表示肉。它共有10個筆畫。
剛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詩經》中。其中有一篇名為《碩鼠》的詩,其中有句“無則我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人心膽怯,就會退縮不前。後來人們将“剛”和“膽”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剛膽”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堅毅果敢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剛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剛膽的古時候寫法是“剛膽”,其中的“剛”表示剛強堅定,“膽”表示膽量勇氣。
1. 他的剛膽使他在困境中不輕易退縮。
2. 隻有具備剛膽的人才能迎接挑戰。
剛毅、剛正、膽大、膽識
剛強、勇敢、勇于
膽怯、軟弱、畏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