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夜未熄的火;預先留下的火種。《百喻經·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唐 鄭綮 《老僧》詩:“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黏柱礎,宿火陷爐灰。”《歧路燈》第五二回:“﹝ 譚紹聞 ﹞一直起來,剔了燈内燈草,撥開爐中宿火,坐在一條凳上,尋思夢中情景。”
“宿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ù huǒ,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該詞多見于古籍,反映了古代生活中火種管理的重要性。例如《歧路燈》第五二回提到用宿火煮茶,說明其日常實用性。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可指代“遺留的火源”或隱喻“未完全消失的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經或古詩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百喻經》及鄭綮《老僧》詩原文。
宿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經過一夜未熄的火焰,也可以比喻長期燃燒的激情或思想。
宿火的偏旁部首是宀(宀是象形字,表示房屋)和火(火是象形字,表示火焰),共有10個筆畫。
宿火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中的“何以宿昔遊?憂心其狂矣。”意指久燃的火焰,引申為思念之情難熄。後來,宿火也被用來形容長期激烈的鬥志、思想。
宿火的繁體字為「宿火」。
古代的宿火字在結構上與現代稍有不同,采用了類似「火」字的燃燒形态結構,火焰位置在下方,火上有燃燒的符號。古代宿火的字形增添了一些古樸的美感。
1. 漫長的歲月終究無法熄滅她心中的宿火。
2. 他對理想的追求像是一團宿火,燃燒着他的人生。
宿火能組成的詞語有:
- 宿火不熄
- 宿火猶存
- 宿火難掩
宿火的近義詞包括:
- 倔強
- 熱情
- 燃燒
宿火的反義詞包括:
- 熄滅
- 疲弱
- 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