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抹的意思、絲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抹的解釋

指弦樂器。後訛稱“細末”。 宋 範正敏 《遯齋閑覽·細末将來》:“州郡公宴,将作曲,伶人呼細末将來,蓋禦宴進樂,先以絃聲發之,後以衆樂和之,故號稱絲抹将來。今所在起曲先以竹聲,不惟訛其名,亦失其實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弦樂器的演奏方式及産生的輕柔聲音相關,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彈奏弦樂器 指用手指或撥片輕輕撥動絲弦(琴、瑟、筝等弦樂器的弦)以發出聲音的動作。

二、引申義:形容聲音輕柔細微 由彈撥絲弦發出的輕柔、細微、連綿的聲音特點引申而來,常用來形容音樂、歌聲、風聲、雨聲等輕柔悅耳、若有若無的聲音。

三、文化背景 “絲”在古代常代指弦樂器(如琴、瑟、琵琶)或弦樂,“抹”則是琵琶等彈撥樂器的一種右手演奏技法(食指向左彈弦)。因此,“絲抹”一詞本身就帶有濃厚的音樂文化色彩,其本義和引申義均根植于中國傳統音樂實踐。

四、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絲抹”一詞已非常罕見,屬于書面語或用于追求古雅意境的文學創作中。其含義主要保留在古籍、詩詞賞析或專業性的古代文化研究中。理解該詞需結合其音樂本源及引申的聽覺意象。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釋義)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1979).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相關詞條釋義及文化背景)
  3. [唐]段安節. 樂府雜錄. (古代音樂技法記載)
  4. [宋]沈括. 夢溪筆談. (古代音樂技法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絲抹”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語境變化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1. 基本含義與詞源
    該詞最初指代弦樂器,源自宋代宮廷宴樂習俗。據和記載,宋代範正敏在《遯齋閑覽·細末将來》中提到,宮廷奏樂時先以弦樂(絲抹)開場,後加入其他樂器,故有“絲抹将來”的說法。後因語音訛變,逐漸被誤稱為“細末”。

  2. 詞義演變與誤用
    宋代後,部分地區的宴樂改為以竹制樂器開場,導緻“絲抹”一詞逐漸失去原義,甚至出現名稱與實質不符的現象,如所述“訛其名,亦失其實”。

  3. 現代詞典的補充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拆解為“絲”與“抹”,引申為輕柔細緻的動作,類似于擦拭絲綢般細膩。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延伸義。

  4. 使用注意
    在古文或曆史文獻中,“絲抹”應優先采用弦樂器的本義;若用于現代語境描述細膩動作,需結合上下文明确是否為引申用法。

建議查閱《遯齋閑覽》等宋代文獻獲取原始用例,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邦本汴京常見城防辭金蹈海大起居遞遞底伏遏樂犯幹法馔幹犯給待根元公職關門狀锢蔽貴習合成橡膠黃駓鹘落佳話艦船金工寖濫紀系浚哲昆味六館貿買篾簍慕仿木屧抛撒頗譏啓蒙輕飈乞頭曲當趨炎附熱去職入門三殇三騣山岸生産手段實質耍猴兒私田塑建騰駕天功鐵飯碗推摩位秩問牛知馬穩紮穩打缬衣簾析圭分組淅零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