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美女的兩眉。蛾,蛾眉。 南朝 梁 沉約 《昭君辭》:“朝發 披香殿 ,夕濟 汾陰 河,於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宋 楊無咎 《生查子》詞:“愁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花月痕》第二四回:“半晌, 秋痕 雙蛾頻蹙,皓齒微呈。”
(2).借指美女。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二:“瑤臺傾巧笑,玉盃殞雙蛾。” 唐 白居易 《酬劉和州戲贈》:“雙蛾解珮啼相送,五馬鳴珂笑卻迴。”
“雙蛾”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字面指代
指美女的兩道眉毛(“蛾”通“蛾眉”,即細長如蛾須的眉毛)。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詩詞,用于描繪女子的容貌特征,例如:
借代引申
通過“雙蛾”代指美女本身,多見于唐代詩詞。例如:
“蛾”的意象
古代常以“蛾眉”形容女子秀美的眉毛,如《詩經》中“螓首蛾眉”。而“雙蛾”進一步強化了對稱美感,成為女性容貌的典型描寫。
文學中的雙關性
該詞兼具具象與抽象表達:既可實指眉毛,也可隱喻美女整體形象。例如《花月痕》中“雙蛾頻蹙”描繪神态,而“雙蛾解珮”則借代人物。
部分文獻(如)提到“雙蛾”為成語,表示“兩人情意相投”。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雙蛾》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是指兩隻蛾同時飛舞。蛾是一種夜間活動并且靠光源導航的昆蟲,象征着神秘和詩意。
《雙蛾》的部首是蟲字旁,由于沒有獨立的部首,所以可以将蛾字的蟲字旁作為拆分部首。拆分蛾字部首後,可以得到“蟲”和“羽”兩個部分。蛾字的總筆畫數為10。
《雙蛾》這個詞語出自唐代詩人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自憐雙蛾一紙相傾,各自飛來莫近情。”這句詩中的“雙蛾”用以形容兩個人的心靈相通、默契,後來成為了形容兩個人或兩件事物的神秘關聯。
《雙蛾》的繁體字為雙蛾。
《雙蛾》一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們之間的默契就像《雙蛾》一樣,彼此間的配合完美無瑕。
2. 這件藝術品展示了《雙蛾》在花世界中的舞動姿态。
組詞:蛾羽、雙翼、蛾眉、蛾翅、蛾眉弄月。
近義詞:雙蝶、雙蟬、雙蜻蛉。
反義詞:孤蛾、單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