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觞的意思、浮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觞的解釋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環曲的水渠旁集會,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浮觴”。 漢 孔臧 《楊柳賦》:“流川浮觴,殽核紛雜。” 宋 蘇轍 《平溪堂》詩:“盥手從今休汲井,浮觴取意便臨流。”參見“ 浮杯 ”。

(2).指飲酒。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雖 虞卿 適 趙 , 平原 入 秦 ,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觞”是古代的一種傳統習俗,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曲水流觞的飲酒活動
    古人于農曆三月上巳節(最初為“巳日”)在彎曲的水渠旁集會,将酒杯置于上遊,任其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面前,誰便取飲。這一活動最早見于漢代孔臧《楊柳賦》“流川浮觴,殽核紛雜”,宋代蘇轍《平溪堂》詩中也有“浮觞取意便臨流”的描述。

  2. 代指飲酒行為
    “浮觞”亦可泛指飲酒,如三國時期吳質在《在元城與魏太子箋》中提到“浮觴旬日”,即以連續多日飲酒作樂來比喻自己的境遇。

補充說明:該習俗後來演變為文人雅集的重要形式,最著名的例子是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記載的“曲水流觞”場景。需注意,“浮觞”與“浮杯”含義相近,均指向流水傳杯的習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觞(fú shāng)是一個古漢字詞,意思是“浮動的酒杯”,也可以指代“浮雲的形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氵”和“觞”兩個部首,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觞”表示酒杯。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規律,浮觞的偏旁部首“氵”有一個筆畫,而“觞”有12個筆畫。 浮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詩經·周南·桃夭》一篇中首次出現。在古漢字書寫中,浮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人更傾向于用傳統的繁體寫法。例如,觞的古時寫法是“觴”,字形上多了一點,采用了更加繁複的構字方式。 這個詞也可以用于例句中,例如:“浮觞曲水間,落花時節又逢君。”這句話意味着在美麗的河流上,浮動的酒杯見證了花開花落,同時也與心儀之人再次相遇。 除了浮觞之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浮光掠影、波光粼粼、盈盈一水等詞語都與浮動的景象有關。它們可以用來形容夏日的微風中的映射光影和水波。 沒有具體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與浮觞直接相關,因為它而獨特且具體的概念不易與其他詞語互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