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山名。相傳 舜 耕 曆山 。所在地點說法不一。《書·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史記·五帝本紀》:“ 舜 耕 歷山 ,漁 雷澤 ,陶 河 濱。”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在 河東 。”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志》:“‘ 蒲州 河東縣 雷首山 ,一名 中條山 ,亦名 歷山 ,亦名 首陽山 ,亦名 蒲山 ,亦名 襄山 ,亦名 甘棗山 ,亦名 豬山 ,亦名 狗頭山 ,亦名 薄山 ,亦名 吳山 。此山西起 雷首山 ,東至 吳坂 ,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 歷山 南有 舜井 。’又雲:‘ 越州 餘姚縣 有 歷山 舜井 , 濮州 雷澤縣 有 歷山 舜井 ,二所又有 姚壚 ,雲生 舜 處也。及 嬀州 歷山 舜井 ,皆雲 舜 所耕處,未詳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萬世巧藝之祖,無出 歷山 老農矣。”《老殘遊記》第二回:“又出南門,到 歷山 腳下,看看相傳 大舜 昔日耕田的地方。”
曆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重要山名,其含義和地理位置具有多重曆史記載和文化意義,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曆山是古山名,因舜耕曆山的傳說聞名。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曾在此耕作、捕魚、制陶,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曆山的具體位置存在多種說法,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地:
《括地志》《史記正義》《山東通志》等古籍均對曆山有記載,但具體位置描述不一,反映了古代地理認知的多樣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地曆山的詳細文化遺迹或自然景觀,可參考地方志或權威曆史文獻。
《曆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曆”和“山”。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曆字的意思是“經曆”、“曆史”等。它的拆分部首是“廠”和“廣”,擁有5個筆畫。曆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它的繁體字是「歷」。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曆字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它沒有上面的橫折,隻有兩個豎折。例如:古代的曆法。
例句:
1. 她經曆了許多困難,變得更加堅強。
2. 這座古城有着悠久的曆史。
組詞:曆史、曆程、經曆、曆代、曆法。
近義詞:經曆、事迹、曆程。
反義詞:未經曆、首次。
山字的意思是“高大的自然地形”,它的拆分部首是“山”,擁有三個筆畫。山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它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山字的形狀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一些細節上有所差異。例如:古代的山川。
例句:
1. 我們徒步爬上了那座高山的山頂。
2. 這座城市被群山環繞。
組詞:山脈、山水、山頂、山峰、山洞。
近義詞:嶺、峰、丘陵。
反義詞:海、平原、湖。
綜上所述,《曆山》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曆”表示經曆和曆史,“山”表示高大的自然地形。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都有一些差異。《曆山》的組詞有曆史、經曆、山脈等,近義詞有經曆、事迹、嶺等,反義詞有未經曆、首次、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