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層薄膜。 唐 皮日休 《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耆舊傳>所未載者予次而贊之因而寄答次韻》:“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醫醫術,指治療肓膜之病。肓膜在腹髒之間,藥力難及,治愈不易。 唐 韓偓 《訪明公大德》詩:“刮膜且揚三毒論,攝心徐指二宗禪。” 宋 劉克莊 《村居書事》詩之四:“刮膜神方直萬金,國醫曾費一生心。可憐髽髻提籃者,也有盲人問點針。”
“刮膜”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指通過刮除物體表面的薄膜,比喻揭示事物的真相或本質。例如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常用來形容去除表象、探求内在真實的過程,如“刮去僞裝,方見本真”。
指治療肓膜之病的醫術。肓膜位于人體腹髒之間,傳統中醫認為此處藥力難以直達,治愈難度較大,因此“刮膜”也暗含醫術高深或治療疑難病症的意味。例如唐詩中曾用“刮膜且揚三毒論”描述相關療法。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中以“日似新刮膜”比喻去除遮蔽後重現光明,宋代劉克莊的詩句“刮膜神方直萬金”則進一步強化了中醫層面的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偶爾被借用于醫學領域,如“刮子宮内膜”等具體手術操作,但此用法屬于專業術語,與成語本義關聯較弱。
“刮膜”既是一個比喻性成語,也是中醫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内涵始終圍繞“去除表層,探求本質”或“治療深層病症”展開。
《刮膜》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一般指的是通過刮除或去除薄膜的過程或行為。它可以表示用刮刀等工具将薄膜從物體上刮掉,也可指使用化學方法等除去物體表面的膜狀物。
《刮膜》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刀和⺢。其中,刀部表示與刀相關的意思,⺢部表示皮膚、皮革等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刮膜》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中。在古代醫理中,常用刮刀将人體表面的皮膚刮去一層,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引申為去除物體表面膜狀物的行為。
《刮膜》的繁體字為「刮膜」,形狀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刮膜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舊時刮膜的漢字寫作「剮膜」,其中「剮」表示用刀刮去,「膜」表示皮膚表面的薄膜。
1. 醫生用刮刀給病人刮膜,以促進血液循環。
2. 我買了一個新手機,為了保護屏幕,我刮掉了上面的保護膜。
1. 刮風:指風力較大,有刮拭的感覺。
2. 刮痧:指使用刮闆等工具對人體皮膚進行刮拭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1. 剝落:指物體表面的薄膜或外層因破損或老化自然脫落。
2. 去膜:指去除物體表面的膜狀物。
1. 覆膜:指在物體表面覆蓋一層薄膜。
2. 上膜:指将膜狀物貼到物體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