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宂食的意思、宂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宂食的解釋

亦作“冗食”。1.謂冗吏因事留外内朝,由公家供食。《周禮·地官·槀人》:“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 賈公彥 疏:“宂,散也。外内朝上直諸吏謂之宂吏,亦曰散吏,以上直不歸家食,槀人供之,因名宂食者。”

(2).謂由公家供給廪食。《漢書·成帝紀》:“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 顔師古 注引 文穎 曰:“冗,散也。散廩食使生活,不占著戶給役使也。”參見“ 宂吏 ”。

(3).吃閑飯。亦指坐食官祿的人。《後漢書·劉瑜傳》:“今女嬖令色,充積閨帷,皆當盛其玩飾,宂食空宮,勞散精神,生長六疾。”《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八年》:“宂食空宮。” 胡三省 注:“無事而食,謂之宂食。” 唐 陸贽 《策問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科制》:“朕屢延卿士,詢訪謀猷,至乃減冗食之徒,罷不急之務。”《新唐書·李石傳》:“陛下節用度,去宂食,簿最不得措其姦,則百司治。”《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二年》:“軍額漸多,農民轉耗,近準詔已住召募,或斥去疲老,則宂食漸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宂食(rǒng shí)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現多寫作“冗食”,指不事生産而消耗糧食的行為或群體,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閑散人員或無效消耗。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宂”的本義

    “宂”同“冗”,《說文解字》釋為“散也,從宀、兒(人)”,本指屋中閑散之人,引申為多餘、繁雜。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食”的雙重含義

    既指“食物”,也指“消耗食物”的行為,如《周禮》中“以九職任萬民……九曰閑民,無常職,轉移執事”即隱含“冗食”之意。

    來源:《周禮·天官·大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二、核心釋義


三、現代關聯

該詞雖罕用于口語,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史、職官制度時仍具價值。例如:

“宂食現象” 是分析曆代財政危機的重要視角,如明代“宗室冗食”導緻財政拮據(《明史·食貨志》)。

來源: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同源詞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宂食”(rǒng sh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1.公家供食給冗吏

指古代官員因公務滞留朝廷内外時,由官府提供飲食。例如《周禮·地官·槀人》記載:“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說明專職官員負責為滞留官吏供食。


2.公家供給廪食

指官府向特定人群(如災民、流民)發放糧食救濟。如《漢書·成帝紀》提到“避水它郡國,在所冗食之”,意為災民遷至他處後由當地官府提供口糧。


3.指吃閑飯或坐享俸祿者

引申為不勞而獲、虛耗資源的人。例如《後漢書·劉瑜傳》批評“宂食空宮”,指宮廷中供養大量閑散人員。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窆封不可移易朝慶吃虧崇重代電戴筐待泮丹旂登高而招調娛抵鵲多面體鳄海匪難飛砂揚礫豐屋之戒服寵謌歡歌訣駭竄悍志合圖華美胡馬解裝金櫻子舊款裂解隆德鹵池落景闾中蠻髦毛毯沒的迷童模型凝錦醲醖藕覆佩珂千軍萬馬青衣魚秦棧趨步雀環日額三養上院施檢暑瘧贖直數衆私人財産俗紛宿襟田壟無施不效齘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