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杵的意思、百尺杵的詳細解釋
百尺杵的解釋
人參的俗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人參》﹝集解﹞引 蘇頌 曰:“初生小者三四寸許,一椏五葉。四五年後生兩椏五葉,未有花莖。至十年後生三椏,年深者生四椏,各五葉,中心生一莖,俗名百尺杵。”
詞語分解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百尺杵”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解釋
“百尺杵”是人參的俗名,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生長階段的人參形态。根據《本草綱目》記載,人參生長十年後中心會生出一莖,形态細長且堅實,類似杵(一種舂米工具),故得此名。
二、詞源與文獻依據
- 詞源考證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一·人參》,其中引述蘇頌的描述:“初生小者三四寸許……中心生一莖,俗名百尺杵”。
- 形态關聯
“百尺”形容人參莖的高度(并非實指百尺),而“杵”則比喻其莖幹筆直、堅實的特征。
三、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語境中,“百尺杵”被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具有強大影響力(如、2所述),但這種用法缺乏傳統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語言擴展或誤用。
四、總結
- 核心含義:人參的俗名,特指其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特定形态。
- 權威依據:源自《本草綱目》,屬傳統中醫藥術語。
- 使用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建議沿用其本義,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尺杵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長達百尺的杵子,用于搗碎或研磨谷物等物料。其中,百尺指的是長度為一百尺,杵指的是在研磨或搗碎時使用的棍狀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百 - 部首:一百;筆畫:6
尺 - 部首:屍;筆畫:4
杵 - 部首:木;筆畫:7
百尺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農業社會中的工具。它主要用于研磨或搗碎谷物,以便加工成食物。由于杵子的長度達到了一百尺,所以得名為百尺杵。
在繁體字中,百尺杵的寫法為「百尺杵」,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即「百尺杵」。在古代,由于百尺杵是一種重要的農具,所以它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百尺杵的例句:
1. 農民用百尺杵搗碎谷物。
2. 這個村莊保存着一個古老的百尺杵。
一些與百尺杵相關的組詞有:搗谷、研磨、農具。
與百尺杵近義的詞語有:大型研磨杵、巨型搗谷杵。
與百尺杵反義的詞語可能是:小研磨棒、小型搗谷杵。
希望以上的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