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的嫩芽。 唐 白居易 《酬李二十侍郎》詩:“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牽蘿蔓挂朝衣。”
“木芽”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草木的嫩芽,即植物剛生長出的幼嫩部分。例如唐代白居易詩句“行掇木芽供野食”便用此意。
在成語用法中,可比喻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形容年輕人充滿活力與銳氣。
作為名字時,寓意質樸、新生與奉獻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出處或名字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木芽》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樹木上的新生枝芽。
《木芽》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艹(cǎo),由8畫組成。
《木芽》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詩經·魏風·碩人》:“棄笾豆黍,将以木為芽。”(棄掉籃缽,以木芽代替)。意指用木芽來代替食物。
《木芽》的繁體寫法為「木芽」,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木芽》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來代表木,以「」來代表芽。
1. 雨後,庭院裡的樹木上長出了新的木芽。
2. 農夫看着田地裡嫩綠的小麥芽和樹上的木芽,對豐收滿懷希望。
木芽樹、木芽狀、木芽膏、木芽實
樹芽、枝芽、新芽
木根、樹根、舊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