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慎初的意思、慎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慎初的解釋

戒慎于事情發生之初。語本《書·蔡仲之命》:“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 唐 陸贽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聖人存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慎初,漢語複合詞,由“慎”與“初”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在行為起始階段秉持審慎态度。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慎”為慎重、謹慎之義,“初”指起始、開端,二字組合形成“于初始之事即懷敬畏”的哲學概念。

該詞可溯源至先秦典籍,《尚書·蔡仲之命》載“慎厥初,惟厥終”,強調初始決策對事物結局的決定性作用。儒家經典《禮記·經解》亦雲“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裡”,進一步延伸了“慎初”在道德實踐中的預防性價值。

現代漢語中,“慎初”常用于三個維度:一是指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第一道防線”,二是指企業經營中的風險預判機制,三是指個人修養中抵制不良誘惑的初始警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常用詞,标注為動詞性短語。

在認知語言學層面,“慎初”屬于隱喻表達,将物理空間的“起點”映射至行為決策領域,暗含“初始狀态決定發展軌迹”的因果關系鍊。該概念與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管理學中的“破窗理論”形成跨學科呼應。

網絡擴展解釋

“慎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強調在事情初始階段保持謹慎态度,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戒慎于事情發生之初,即在行動或事件開始時就要心存警惕,避免因疏忽導緻不良後果。這一概念源自《尚書·蔡仲之命》中的“慎厥初惟厥終”(意為:謹慎對待開端并堅持到終結)。

二、曆史引用與擴展

  1. 唐代陸贽的闡釋
    唐代政治家陸贽在《興元論解姜公輔狀》中提到:“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聖人存戒。”,強調細微之處的謹慎可能影響全局,體現防微杜漸的哲理。

  2. 現代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慎初”常被引申為“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關”,例如在道德或行為規範中,重視初始選擇的正确性,防止因“第一次”的放縱導緻後續失控。

三、應用場景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相關組詞示例,可參考漢典、組詞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穆拜既百年樹人保底逼暮并力波羅樹不隨和長江車擊舟連誠祈臣子馳甬大而無當打街罵巷大僚大名鼎鼎東魏髑髅貫虱顧覽鴻紛鴻厖懷生腳孤拐矯翰寄名鲸吞炯思闊港姥娘連駕陵慠輪轉椅杪春名篇奴僇蓬萊宮偏枉魄消魂散遣唐使毬燈起影沈心靜氣失對始立守阙抱殘爽霁書生氣絲禽綏邊縮頸鯿田田咼氏挽溜晩晩猥冒未平蕪駁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