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籍的意思、廪籍的詳細解釋
廪籍的解釋
謂倉廪與籍田。《初學記》卷十二引 晉 張華 《大司農箴》:“家有廬井,王有廩籍。”
詞語分解
- 廪的解釋 廪 ǐ 米倉,亦指儲藏的米:倉廪。廪生(即“廪膳生員”,中國明、清兩代稱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和補助生活的生員)。廪饩(舊指由官府供給的糧食)。 積聚,郁結:“廪于腸胃”。 筆畫數:; 部首:廣;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專業解析
廪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在古代文獻中使用,其核心含義指登記官府糧倉(廪)儲存情況的簿冊或名冊。以下是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廪:本義指糧倉,特指古代官府儲存糧食的倉庫。引申為官府供給的糧食(如“廪食”“廪粟”)。
- 籍:本義指簿冊、名冊、登記冊。用于記錄人名、事物、數量等信息。
- 廪籍:兩字組合,專指記錄官府糧倉中糧食存儲、出入、發放等情況的官方登記簿冊。它相當于古代糧食管理的賬本或檔案。
-
字源與結構:
- 該詞屬于偏正結構,“廪”修飾“籍”,意為“關于糧倉(廪)的簿冊(籍)”。
- 其構成體現了古代通過簿冊對重要物資(糧食)進行嚴格管理的制度。
-
曆史語境與用途:
- 在古代,糧食是國家財政和民生的重要物資,官府設有專門的糧倉(常平倉、太倉等)進行儲備。廪籍是管理這些倉庫的關鍵文書。
- 它詳細記錄了糧食的來源(如賦稅征收)、入庫數量、儲存狀态、發放去向(如官員俸祿、軍糧、赈災等)以及庫存結餘。
- 負責管理糧倉的官吏需要定期核查、更新廪籍,确保賬實相符,防止貪污和損耗。上級官員或朝廷也會通過查閱廪籍來了解倉儲狀況。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條目“廪籍”。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條目“廪”、“籍”及相關制度說明。
- 王力 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商務印書館, 對“廪”、“籍”的釋義及古代用法示例。
- 古代賦稅與倉儲制度研究文獻(如涉及倉庫管理的部分)常提及此類簿冊的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廪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釋義
指代古代國家管理中兩類重要事務:
- 倉廪:即儲存糧食的倉庫,象征國家糧食儲備系統。
- 籍田:指帝王親自耕種的禮儀性農田,用于勸勉農事,體現農業根基。
-
語境例證
晉代張華在《大司農箴》中提到:“家有廬井,王有廪籍”,意為百姓擁有住宅和井田,而君王則掌管糧倉與籍田,反映古代“民以食為天”的治理理念。
-
相關詞彙擴展
該詞常與“博通經籍”“枕籍經史”等成語關聯,體現古代對典籍和農業的雙重重視。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業制度或文獻用例,可參考《初學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豎八寸三分帽子百利半熟練寶絡編審弼匡冰碧不帶頭巾男子漢陳篇沖浪錯折戴圓履方當面鼓對面鑼的知笃麼鄂州市發箭菲菲腐蠹阜俗根株附麗灌渠骨粉固結河馬火澣布扈冶礛磻薦揚間柱咭咭嘎嘎荊虹靜翳拘集寬展蓮船渌波鹿散懋昭悶胡盧魔魍墓厲乃至樸渥乾嗌千紅萬紫人情味兒軟善上引首沙漲省薄聖覽事幾談玄天讨痛坐賢妙仙子校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