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腐蝕。《墨子·明鬼下》:“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鹹恐其腐蠹絶滅。”《屍子·勸學》:“夫蠒,舍而不治則腐蠹。” 漢 劉向 《說苑·政理》:“官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此賢君之治國也。”參見“ 腐蝕 ”。
“腐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讀音為fǔ dù(),意為“腐蝕、蛀蝕”,指物體因腐爛或蟲蛀而損壞。例如《墨子》中提到将文字書寫在竹帛上時,擔心其“腐蠹絕滅”,即因腐蝕蛀蝕而損毀。
2. 文獻例句與出處
3. 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近義詞為“腐蝕”(),但“腐蠹”更側重物理層面的朽壞,多見于古代典籍,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總結
“腐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用于描述竹帛、蠶繭、財物等因腐朽或蟲蛀而損壞的現象,具有明确的文獻淵源。現代語境下可替換為“腐蝕”或“蛀蝕”,但需注意其曆史語感。
腐蠹(fǔ dù)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它傳達着腐朽和蛀蟲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肉”和“蟲”,它的總筆畫數為15。
腐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它通常以繁體字書寫(腐蠹),而在現代漢字中,它被簡化為“腐蠕”。這個字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的使用,提醒人們要警惕蛀蟲和腐朽的事物。
以下是腐蠹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這個木屋已經被腐蠹蟲蛀得千瘡百孔。
2. 濕木材容易成為腐蠹的目标。
腐蠹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用于表達不同的含義。例如:
1. 腐蠹木:指被蛀蟲侵蝕的木材。
2. 惡臭腐蠹:指強烈腐朽的氣味或情況。
近義詞:腐敗、朽爛。
反義詞:鮮活、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