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贊揚。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從善》:“﹝ 郭翰 ﹞次於 寧州 ,時 狄仁傑 為刺史,風化大行, 翰 纔入境,耆老薦揚之狀,已盈於路。” 元 馮夢周 《續積善錄》:“有此三失,父母兄弟所不喜,君子長者所不與,上官巨人所不肯薦揚,欲立身成名,起家以光其祖宗可乎?”《儒林外史》第七回:“況學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當道大老面前薦揚,人人都欲緻之門下。”
“薦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iàn yáng,由“薦”(推薦)和“揚”(贊揚)兩個語素構成,表示通過推薦并公開表揚某人或某事物的優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薦揚”指在推薦的同時給予贊揚,強調對他人才華、品德或成就的認可與傳播。例如在職場中推薦優秀人才,或在學術領域表彰研究成果。
雖然“薦揚”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仍適用于正式場合的推薦信、評優活動等,強調“推薦”與“表揚”的雙重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
薦揚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推薦、贊揚,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優點或成就表示贊賞和推崇。
薦揚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共有10個筆畫。
薦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大規》一書中,意味着将某人或某事物的優點向上級推薦或表揚。
薦揚的繁體字為「薦揚」,其中「薦」的偏旁部首為艸,「揚」的偏旁部首為手。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薦揚」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1. 我要向領導薦揚你的出色表現。
2. 這篇文章薦揚了他對社會進步所做出的貢獻。
薦書、推薦、表揚
推崇、贊賞、贊揚、嘉許
批評、責備、指責、譴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