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蹈的意思、淩蹈的詳細解釋
淩蹈的解釋
猶侵害。《魏書·石虎傳》:“丞相便相淩蹈,恐國祚之滅不復久矣。”
詞語分解
- 淩的解釋 淩 í 冰:冰淩。淩錐。滴水成淩。 侵犯、欺壓:欺淩。淩逼。淩辱。淩侮。恃強淩弱。 雜亂,交錯:淩亂。淩雜。 升,高出:淩雲。淩霄。淩空。淩虛。淩駕。“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渡過,越過:“雖有江
- 蹈的解釋 蹈 ǎ 踐踏,踩:蹈襲(走别人走過的老路,沿用前人舊例)。蹈節(信守節操)。蹈海(跳到海裡 * )。赴湯蹈火。循規蹈矩。 跳動:舞蹈。手舞足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淩蹈"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籍中的用例來理解:
-
基本釋義(動詞性):
- 淩:本義為冰(《說文解字》),引申有“逾越、升登、駕臨、侵犯、欺淩”等義。在此複合詞中,主要取其“逾越、超越”之意。
- 蹈:本義為“踐踏、踩”(《說文解字》),引申有“遵循、實行、奔赴、登上”等義。在此複合詞中,取其“踐履、實行”之意較為貼切。
- 合義:将“淩”的“超越”與“蹈”的“踐履”結合起來,“淩蹈”的核心含義是指超越常規地實踐、實行;或指行為高邁,超脫世俗的規範去行動。它強調的是一種不循常軌、特立獨行的實踐方式或處世态度。
-
語境與用法:
- 該詞多見于古代哲學或文學作品中,常帶有一種超越凡俗、不拘一格、特立獨行的意味,有時甚至帶有冒險、激進的色彩。
- 例如,在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内篇·釋滞》中有:“文子、莊子、關令尹喜之徒……雖淩蹈玄曠,而迹混世務。” 這裡“淩蹈玄曠”即指(這些人)的行為超凡脫俗,踐行玄遠曠達之道,超越了世俗的常規束縛 (參考《抱樸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版)。
- 其詞性主要為動詞,描述一種行為方式或處世狀态。
-
“淩蹈”意指超越常規、不拘一格地去實踐或行動,帶有特立獨行、超凡脫俗的意味。它是一個具有較強書面語色彩和哲學意蘊的古語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來源參考:
- 字義解析主要依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淩”、“蹈”二字的訓釋。
- 用例及語境分析參考葛洪《抱樸子·内篇·釋滞》(見《抱樸子内篇校釋》,王明著,中華書局出版)。
網絡擴展解釋
“淩蹈”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該詞核心含義為“侵害、欺壓”,指以強勢姿态侵犯他人或事物()。
二、詳細解釋
-
詞性争議
多數文獻(如《魏書》、漢典)将其視為動詞,表“侵害”義。例如《魏書·石虎傳》中“丞相便相淩蹈”即指權臣侵奪國政()。
少數來源(如)将其歸為形容詞,解釋為“超越”,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
-
字義分解
- 淩:含侵犯(如“盛氣淩人”)、逼近(如“淩晨”)、升空(如“淩雲”)三層含義()。
- 蹈:本義為踩踏(如“赴湯蹈火”),引申為遵循(如“循規蹈矩”)或實踐()。
組合後側重“淩”的侵犯義與“蹈”的踐踏義疊加。
三、使用注意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需注意與形近詞“淩駕”“蹈襲”等區分。
四、參考資料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魏書》原文(參考、5、6)。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甯溫泉保強包圓兒慚色草船鸱彜抽水機畜妻楚艘楚重定法繁滋封勒風肉逢時供銷合作社官練龜鏡鬼質後晉浣溪紗降火劍首一吷嗟呼雞肥不下蛋積忿齑黍空洞洞狂斐枯首冷箭兩情兩願落荒而逃倮袒鹿裘馬埒木弓女身披霜乾豆岐黃家青髯七夕針趨競三番五次身手霜叢署假名說寡嘴私有觀念算計田垌天星同門吐罵慰吊衛鼎香傳詳籤寫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