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勒的意思、封勒的詳細解釋
封勒的解釋
封禅刻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禅》:“封勒帝勣,對越天休。”《宋書·周朗傳》:“候振飲之罷,俟封勒之畢。”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勒的解釋 勒 è 套在牲畜上帶帽子的籠頭:馬勒。 收住缰繩不使前進:懸崖勒馬。 強制:勒令。勒索。 統率:勒兵。 雕刻:勒石。勒碑。勒銘。 . 勒 ē 用繩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後用力拉緊:勒緊。 方言,強
網絡擴展解釋
“封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封勒”指封禅刻石,即古代帝王在封禅儀式中刻寫功績于石碑上的行為。該詞由“封”(封禅)和“勒”(刻石)兩部分組成,強調通過刻石記錄功業、彰顯天命的儀式性活動。
出處與文獻引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禅》:
“封勒帝勣,對越天休。”
(意為:在封禅儀式中刻寫帝王功績,以回應上天賜予的福澤。)
- 《宋書·周朗傳》:
“候振飲之罷,俟封勒之畢。”
(描述等待封禅儀式完成的情景。)
單字解析
- 封(fēng):
原指帝王賜予爵位或土地,引申為“封閉”“界限”,在此特指封禅(帝王祭天地的儀式)。
- 勒(lè):
本義為“馬籠頭”,後衍生為“刻石”之意,如“勒石記功”。
綜合釋義
“封勒”是古代禮儀文化與文字記載的結合,體現了帝王通過刻石銘功來彰顯統治合法性、宣揚德政的傳統。其用法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封禅”儀式的具體流程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史記·封禅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勒(fēng l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封這個字的部首是寸,它的筆畫數是9;而勒這個字的部首是力,它的筆畫數是9。封勒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古代封建時期帝王封賞的土地,以及對土地進行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另一種說法是指用繩索等物來束縛和控制。
封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在古代,封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目前沒有确切的資料顯示具體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封勒的例句:
1. 帝王授予将領們封勒,以示嘉獎。
2. 他用封勒束縛住犯人的手腳,确保安全。
3. 這個地區的土地被封勒在一家大公司的名下。
一些與封勒相關的組詞包括封地、勒索等。封地指的是古代帝王封賞給諸侯的土地;勒索指的是非法強迫他人給予財物或權益。
封勒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封閉、束縛等,這些詞語都有限制、控制的意思。封閉指的是封鎖或關閉某個區域或事物;束縛指的是用繩索或其他手段固定某個人或物體。
至于封勒的反義詞,可能包括開放、解放等,這些詞語有放松、解除限制的意思。開放指的是敞開或放寬某個區域或事物;解放指的是從束縛或壓迫中獲得自由。
希望這些簡短的解釋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