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質的意思、鬼質的詳細解釋
鬼質的解釋
(1).謂形貌粗野丑陋。 宋 範成大 《蛇倒退》詩:“山民茆數把,鬼質犢子健。” 周汝昌 注:“鬼質,説形貌‘野’、‘丑’,不如内地平原上的人那樣‘像人’。”
(2).指形質丑惡者。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之二三:“因封還除目,見瞋鬼質,竄塗贄卷,取怨奇章。”
詞語分解
- 鬼的解釋 鬼 ǐ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說的人死後的靈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陰險害人的)。 陰險,不光明:鬼話。鬼黠。鬼胎。 對人的蔑稱或憎稱:酒鬼。煙鬼。鬼子。吝啬鬼。 惡劣,糟糕(限做定語):鬼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網絡擴展解釋
“鬼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形貌粗野丑陋
- 該義項多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氣質粗糙、不雅,甚至帶有“非人化”的貶義色彩。例如宋代範成大在《蛇倒退》詩中提到“山民茆數把,鬼質犢子健”,學者周汝昌注解時将“鬼質”解釋為山民因生活條件艱苦導緻形貌“野”且“丑”,與平原地區的人形成對比。
2.指形質丑惡者
- 這一含義更偏向于形容人的内在品性或本質惡劣。宋代劉克莊在《沁園春》詞中寫道“因封還除目,見瞋鬼質”,此處“鬼質”暗指行為卑劣或心術不正之人。
補充說明:
- 詞源與用法: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詩文,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解讀或特定語境中。
- 現代延伸: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并解釋為“形容人的品質或行為惡劣”,可視為詞義的擴展。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背景判斷其含義側重,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範成大詩注》或宋代文人筆記等原始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