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taught by the same master]∶同師受業
(2) [pupils of the same master]∶亦指同師受業者
同門梁丘賀疏通證明之。——《漢書·孟喜傳》
(3) [persons from the same village]∶同鄉裡的人
(1).同師受業。亦指同師受業者。《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 漢 鄭玄 注:“羣,謂同門朋友也。”《漢書·儒林傳·孟喜》:“同門 梁丘賀 疏通證明之。” 顔師古 注:“同門,同師學者也。”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閑遊西湖》詩:“獨喜同門舊,皆為列郡臣。”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同門》:“然則同門之誼, 唐 人已與同年并重矣。”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他的同門 慧均 著《四論玄義》,也講到各家對佛性不同的主張。”
(2).同一裡門。謂同裡。《韓非子·亡徵》:“公壻公孫與民同門,暴慠其鄰者,可亡也。”
(3).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因同為一家之婿,故稱。《爾雅·釋親》“兩壻相謂為亞” 晉 郭璞 注:“今 江 東人呼同門為僚壻。”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爾雅》曰:‘兩壻相并為亞。’《詩》:‘瑣瑣姻婭’是也。《嚴助傳》呼友婿, 宋 時人謂之連袂,又呼連襟, 閩 人謂之同門。”
“同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指在同一老師門下學習或受業的人,即師出同源的弟子或同學。例如《漢書》中提到的“同門梁丘賀”,以及古代私塾教育中“同門”源于學生在大門兩側的“塾”中學習(北京師範大學孟琢老師《論語》精讀課)。
曆史文獻依據
《禮記·檀弓上》鄭玄注提到“羣,謂同門朋友也”,漢代已将此詞用于描述同門師友關系。
閩南語中的特殊含義
在閩南地區,“同門”(音dǎng méng)指“連襟”,即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此用法可追溯至《爾雅·釋親》中“兩壻相謂為亞”,東晉郭璞注稱“今江東人呼同門為僚壻”。
同鄉或同裡
《韓非子·亡徵》中提到“公壻公孫與民同門”,此處“同門”指同一裡門或同鄉裡的人。
現代漢語中,“同門”主要用于學術或傳統技藝領域,強調師承關系,如“同門之誼”。方言中的“連襟”義則局限于特定地區。
提示:如需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漢書》《禮記》等),可參考、5、8等來源。
《同門》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同為某種學派、門派或團體的人。這個詞可以用于描述互相有着相同目标、共同學習、合作的人。
《同門》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言(yan)和寸(cun)。其中,言是指“言語”的意思,寸表示一種長度單位。
拆解筆畫的話,《同門》這個詞總共有10個筆畫。
《同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家文化。古人強調修行者必須找到一個同門,共同探索道家思想,并相互支持、共同進步。
在繁體字中,同門的寫法為「同門」。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同門》這個詞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與現代用法相同。
1. 他們是同門好友,從小一起學習,現在一起創業。
2. 作為同門,我們應該共同進步,互相幫助。
1. 同門師兄弟
2. 同門姐妹
3. 同門學習
近義詞:同學、同行、同好
反義詞:異門、敵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