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的意思、草船的詳細解釋
草船的解釋
草紮的船。舊俗送鬼神時用之。 宋 範緻明 《嶽陽風土記》:“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為酒肉以犒櫂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醖。” 金 元好問 《送窮》詩:“主人不倦星奴倦,辛苦年年縛草船。”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船的解釋 船 á 水上交通工具:船舶。船隻。船艙。船帆。 筆畫數:; 部首: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草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草船(拼音:cǎo chuán)指用草或其他簡易材料紮制的船隻。其核心特點是結構簡陋、穩定性差,常見于民間傳統習俗中,用于送鬼神或驅除瘟疫。例如宋代範緻明《嶽陽風土記》記載,百姓患病時會在水邊設祭,用草船承載“瘟神”順流送走,稱為“送瘟”。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 祭祀功能:舊俗中,草船是祭祀儀式的重要道具,通過焚燒或漂流草船象征驅邪避災。
- 文學引用:金代詩人元好問在《送窮》中寫道“辛苦年年縛草船”,側面印證了草船在民俗中的長期存在。
三、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草船”衍生出比喻義,形容質量低劣、不可靠的事物或能力不足的人。例如:“這個方案像草船一樣,經不起推敲”。
四、使用場景
- 字面義:描述傳統習俗或曆史典故中的草制船隻。
- 比喻義:批評事物脆弱、不穩固,或指人能力有限。
五、注意區分
需與“草船借箭”(《三國演義》典故)中的“草船”區分,後者指用草人裝飾的船,用于戰術迷惑,與祭祀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或方言用法,可參考《嶽陽風土記》等古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船這個詞是指由草編織或制成的船隻。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舟,總共有8畫。來源于古代人們發展出的一種簡易船隻,用以渡河或進行其他水上活動。在繁體字中,草船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草船是以草字的草部和船字的舟部相結合而成的。以下是一些例句:1. 我們用草船渡過了寬闊的河流。2. 這艘草船是古代漁民常用的工具。組詞方面,可以構成如下詞語:草船借箭、草船借箭過渡、草船借箭計、草船雲信等。近義詞包括草筏、草筏子等,它們也表示由草編織或制成的船隻。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