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嵇康 所作《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之十四,有“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之句,謂一面仰視飛鳥,一面揮手彈琴,手眼并用,無不自如。後以“手揮目送”比喻行文得心應手。 朱光潛 《作文與運思》:“苦思是打破難關的努力,經過一番苦思的訓練之後,手腕便逐漸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縱遇極難駕禦的情境,也可以手揮目送,行所無事。”
“手揮目送”是一個成語,源自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嵇康的詩句,現多用于形容技藝娴熟或行文從容的境界。具體解釋如下:
嵇康的詩句将玄學意境與生活場景結合,後人以“手揮目送”提煉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詞語解釋:
《手揮目送》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指親手揮手目送。形容親切的目送離去的人或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手(扌):手部的偏旁;三畫。
揮(⺕):捋動手臂,使肘部側前伸;七畫。
目(⺧):表示眼睛;五畫。
送(辶):表示行走;七畫。
來源:
《隋書·卷五·經籍志》:“《高士傳》。昔隴西士鄒倫,揮手目送,陳實道而遠逝。”這是最早記載“手揮目送”成語的文獻。
繁體字:
手揮目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手:扌旦(手提着物品的形狀)
揮:掌揮(掌握、駕馭的意思)
目:⿺目皿(眼睛看着物體的形狀)
送:⿺辶導(引導、帶領的意思)
例句:
他離去時,我手揮目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遠方。
組詞:
手舞足蹈、揮霍無度、目無法紀、送禮如送命
近義詞:
目送、送别、送行、目送江南、手舞足蹈
反義詞:
目送逃亡、手舞足蹈歡迎、送别冷漠、送行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